第三十七章:曹佾的考验[第1页/共3页]
“唔。”赵旸点点头拥戴道:“官家的耳根子偶然确切软。”
“国舅有话直说无妨。”
“非也非也。”曹佾摇点头,委宛道:“只是悠长不见有人似员外郎这般心胸豪志,故见猎心喜,恨不能与员外郎切磋一番。”
赵旸听罢有些不测,笑着道:“国舅这是在考我?”
赵旸恍然,双目又是一亮。
曹佾赶紧解释道:“员外郎放心,我抽调的士卒,皆是悍勇之士,大家都足以担负队将,乃至是都头,至于副批示,员外郎自遣合适人选担负便可……如此安排,也便于员外郎执掌这一批示兵力。”
“唔。”曹佾点了下头,游移道:“我信赖员外郎定有过人的才气,不过……恕我冒昧问一句,员外郎筹办如何窜改我大宋军队的近况?不不……员外郎如何对待我大宋的军队?我大宋军队又有哪些不敷?”
“是是。”曹佾吓地神采都变了,赶紧岔开话题:“阵仗方面呢?员外郎可知我大宋近些年与西夏、契丹的交兵?”
“我哪有甚么合适的人选?”
说罢,他暴露沉吟之色,几番欲言又止。
曹佾眼中闪过一丝惊奇,咳嗽一声道:“员外郎这话未免有失公允。”
曹佾摇点头道:“官家特地叮咛我殿前司不得过问,我岂敢插手?硬要说有甚么要让员外郎晓得,就是那一批示的职务,员外郎最好先汲引任命,即副批示使、都头、队将等。”
其实在他看来,曹佾何止是谨慎,的确就是胆怯,这也不敢表态,那也不敢明说。
大宋名将啊!
“放心放心。”
“不不。”曹佾忙点头道:“员外郎就算想他屈就也不成了,数年前种世衡就已经病故了……”
想到这里,他问王中正几人道:“你等可愿?”
他熟谙的最起码是军级的批示使,要么是族中子侄,他再看好赵旸,也不好让这些人去出任一个营级的副批示使呀。
“……”曹佾默不出声,只是用眼神瞥向王中正等人。
被打趣的曹佾难堪地笑了笑,随即又正色问道:“对于禁军在阵仗上的各种得胜,员外郎有何观点?为何我大宋的军队频频……得胜。”
“这个……”曹佾犯难了。
赵旸忍不住道:“国舅是否是过于谨言慎行了?”
曹佾再次吓空中色微变,赶紧道:“我可没有这个意义……”
别看他们都是遭人看轻的寺人,但职位远高于武职,且他们的寺人阶都不低,起码是入品的,让他们改武职担负某一军的军监还行,让他们改个不入品的副批示使,还要花大力量去办理军士,他们哪有这个闲心。
“岂敢。”曹佾忙笑着解释道:“种世衡虽说病故,但他有八个儿子,此中有三子,即种诊、种谘、种谔皆在汴京……”
但他嘴上却不能公开表示附和:“员外郎所言,或是真相,但我……唔,恕我不能表示附和。”
赵旸为之气结:“国舅跟我逗闷子呢?”
恰好赵旸要求还挺高,既要熟谙军中之事,最好还是年青人,免得对方轻视他年青,徒肇事端。
曹佾连连咳嗽,硬生生打断了赵旸的话。
“咳咳、咳咳。”
“国舅,你还好吧?”赵旸忍俊不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