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镇墓兽》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楔子[第3页/共3页]

“死于啥玩意儿?”

查抄组长听得一愣一愣,如亲眼目睹深宫血泪。

“美死你小子!梦里干了十七岁的公主,你还是去阳间做驸马爷吧!”

情势逼人,周总理命令故宫封闭,幸运逃过一劫。

破庙房梁上,有只大老鼠哧溜一下蹿过。牛棚温馨了,仿佛被某种东西紧紧捆绑,在统统人双手双脚与嘴巴上打上活结。靠近冰点的半夜,纸糊的窗外,稀稀落落地下起了小雪。臭烘烘的粪味,临时抵挡住了钻入骨髓的酷寒。

民国李煜瀛所题“故宫博物院”匾额换成不伦不类的“血泪宫”,午门春联“砸烂旧天下帝王将相脚下踩,缔造新天下七亿神州尽舜尧”,横批“造反有理”。供奉清朝列祖列宗画像牌位的奉先殿,被北京艺术学院的红卫兵改革成罪过的四川大邑《收租院》泥塑展。

一宿没说话的老木工,站起来打断了王洛生。统统目光齐刷刷地看畴昔――“老木工”个头比王洛生还略高一点,鼻梁高挺,双眼炯炯有神。他穿戴灰棉袄,早过了退休年纪,头发不秃,半黑半白,一脸络腮胡。到了五七干校,任谁都得蓬头垢面。

两年后,故宫博物院里不管“造反派”“保皇派”,一概下放湖北省咸宁县“五七干校”,接管贫下中农再教诲。故宫考古研讨员王洛生,告别老婆后代,坐了两日夜闷罐火车,开端牛棚生涯。

“今儿早晨,我要跟大师伙儿讲的,便是这镇墓兽的故事,话说六十九年前的庚子年……”

“那你说吧,老木工,可别让大师比及天明鸡叫,迟误了明天的工期。”今晚听过考古学家的几个荤段子,组长也不忌讳了,“你是偷了光绪天子的宝贝,还是调戏了珍妃的幽灵?”

所谓思惟总结会,就是攻讦与自我攻讦,“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幸亏都是自命狷介的知识分子,虽说文人相轻,但谁也不会在这类场合相互开炮,便只能自我攻讦了。有人说,这辈子最倒霉的事儿,是在1956年刨了万历天子的定陵……

一向缩着的老木工,伸了伸脚底板说:“原觉得,你们对这些老掉牙的故事不感兴趣。哎呀,且待老夫伸伸脚。”

兴之所至,他连续说了三个掘墓故事,全都产生在陕西的唐朝大墓……

唯独这“老木工”剑走偏锋,不但木工活,故宫里没有他不能修的――太和门的铜狮子、太和殿的鹤与龟、大殿斗拱、天子宝座、屋顶上的脊兽与鸱吻,乃至洋人进贡的各种奇技淫巧,像铜镀金象拉战车乐钟、木框转花玻璃片、瑞士八音盒……

故宫博物院,除了一流的专家学者,更养了上百能工巧匠,有些原是皇家御用的工匠传人。五百多年的宫殿,即便不住天子寺人,仍然少不了这些人养护,不然早衰颓光了。故宫的工匠分为木器组、钟表组、漆器组、铜器族、陶瓷组等各司其职。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