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镇墓兽》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蛤蟆与小狼(一)[第1页/共3页]

至于第五宫“种魂”,上山之时,军官就随身照顾一个铁匣,装有袁世凯的头发与指甲,另有最爱的玉扳指。老秦将这些东西注入镇墓兽,公然金蟾有了灵气。

“金蟾镇墓兽!”

实在,秦北洋不幸这只小狼,恰是想到了本身的出世,竟有同病相怜之感。

秦海关一拍大腿,就这么定了。把袁世凯镇墓兽做成蛤蟆,绝无贬义。在中国传统文明里,蟾是有灵气的吉利之物。所谓的“三足金蟾”,传说就在月宫当中,伴随嫦娥,是以月宫又称“蟾宫”。古有刘海修道,用计收伏金蟾成仙,这便是“刘海戏金蟾,步步钓款项”。做买卖的供奉金蟾,蛤蟆嘴里放一枚铜钱,招财进宝,大吉大利。另有成语“蟾宫折桂”,比作落第落第。老袁如果晓得由蛤蟆为本身守墓,说不定做梦都会笑醒呢!

齐远山已然双腿下跪:“值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夜,我俩结拜为异姓兄弟吧!日月星斗加上五台山可为证。”

“你爹会担忧的吧?”

爬到绝壁边,齐远山望着光辉星空下的五台山剪影:“父亲给我起名‘远山’,因他酷好天下名山大川。每年四月初四,文殊菩萨诞辰日,父亲就要上五台山进香,祷告国泰民安。”

齐远山看着莽莽群山:“北洋,到底啥是镇墓兽啊?”

齐远山悻悻然地点起篝火,烤着本日打猎所得的兔子说:“是不是这玩意儿做好了,袁世凯的江山就安定了?”

又提及三国,格外镇静,秦北洋当场背了一遍《短歌行》――

秦北洋与齐远山春秋相若,两人都读过书,特别爱《三国》,一见仍旧,相谈甚欢。

本来是个狼窝,只剩下一只活着的小狼,里头另有几只饿死的小狼。估计母狼已命丧在他俩的枪下,这窝小狼也只得自生自灭了。

“鬼晓得呢!”或许他还没被埋进陵墓,中华帝国就亡了。”

“啊,五台山!传说顺治天子就是奥妙退位上山削发的。”齐远山不由感喟,“古来帝王再威风,终究也不过如此。”

“我们家属可不是凡人呢。”秦北洋又搔搔头笑道,“呸!这话儿,说得仿佛我们家多短长似的,不过就是干工匠活的,只是有家传的技术罢了。”

“北洋,我最喜好曹操了。”

“北洋,没有母狼的奶水,你如何能赡养它呢?”

路过一道岩石裂缝间,秦北洋听到有“吱吱”的叫声,觉得是个兔子窝,便伸胳膊出来掏了掏,没想到取出一只小狼。

完成砥砺打磨的第六宫,春季的融雪又化了。他们已在山中被困整整一年,全然不知外头的天下,还觉得是中华帝国洪宪二年呢。

“曹操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我俩是高山连着大海,天作之合嘞!”

齐远山摇点头说:“哎呀,这只小牲口必是活不成了,还是放归去吧。”

第七宫:操控――金蟾镇墓兽相称听话。秦北洋常常看到那只大蛤蟆,就设想袁世凯变成了本身的提线木偶,好不快哉。

“既然是神兽,哪是我们凡人所能制造的呢?”

有一日,他俩上山打狼,各背两支汉阳造八八式步枪,带两百发枪弹,腰间插着勃朗宁手枪。接连射杀三头狼后,两少年杀得鼓起,追逐狼群进入盘山小道,竟然忘了时候。

十六岁,心智尚不成熟,轻易被自古豪杰豪杰的事迹冲昏了脑筋,甚么桃园三结义,水浒一百单八将,瓦岗寨四十六友,杨家将的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小哥俩顿觉即将初创万世不朽的伟业。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