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临阵脱逃[第1页/共3页]
都督府内,新到任的幽州都督府长史李玄道正向秦琅禀报军情。
“朝廷制定了《捕亡律》,逃兵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上了疆场的逃兵,第二个是戍守边关或守城时的逃兵,各有分歧惩罚。驻守逃兵,从逃离当日起算,每加一日,则杖打八十,每三日罪加一等,最高为放逐。”
军、守捉等皆置使统领,比如幽州的这七军,便是驻于北燕州的广边军和清夷军,驻于檀州的威武军和镇远军,驻于蓟州的静塞军和雄武军,驻于平州的柳城军,七军是边塞的七座军城,内里驻七支边军。
在幽州一东一西两个首要的关隘处,则是军都关(居庸关)和渝关(山海关四周),长城一线的关隘,如北口等又设立了北口守捉、盐城守捉、大水守捉、渝关守捉等。
按他所说,全部大唐现在设有统军府六百三十五个,此中仅关中便有二百五十七个,占四成,别的陇右另有四十六个。
“本都督既然已经颁下了告急征召令,那么这些人便是朝廷的兵了,既为兵员又在军中,还是大战将临之际,他们的行动算甚么?”
刚才李玄道说的幽州七军四守捉便是指这个,府兵闲时为民战时为兵,平时轮番到京师上番宿卫或到边陲戍卫守边,幽州这三十个统军府的兵并不是直接守边的,他们一样要轮番去长安当值,真正在幽州边疆上守边的只是幽州三十个统军府里少数兵士,并且有很多边军是来自中原别的统军府的。
统军府是受十二卫统领,兵部变更的。边军、守捉是受兵部变更,都督府批示的。
“李长史,我感觉我们得先想体例实兵,不然再多的军镇堡垒,也是无用。”
“全部河北统军府四十八个,幽州都督府独占三十。”
幽州归附朝廷虽早,但朝廷真正节制幽州是在安定刘黑闼以后,实际也才就这两三年时候,底子还没有理清楚,加上当时坐镇幽州的是李瑗和王君廓两人,李瑗无能,王君廓倒是野心勃勃,在内里动了很多手脚。
军一级的城堡里驻有千人以上五千人以下的边军,守捉则少的三百,大的千余。至于镇,则普通是几十到几百人,戍则多是十几人到几十人。
赐给秦琅的财帛,他分文未取,十足拿出来分赏将士们。
再是很多将领用心虚额吃空饷等等。
“实在不但是我们幽州,河东的代州等边地也多有这些题目,要不然这些年,突厥人岂能如进自家后院串门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几次入侵,边军都被打的丢盔弃甲乃至全军尽没,都是因为积弊太多。”
“很多人喊着要回家!”
河北人丁最多的实在不是幽州地区,而是南部的魏赵等地。军都关以外的北燕州,火食希少,却设有两个军府,有两千余府兵,能够说北燕州绝大多数的人丁都是府兵和其家眷。
这正凸起了大唐军府摆设的思惟,强化关中,以及戍卫边疆。
“李长史的意义,我们现在兵不敷,还不能打?”
“我不是已经说了吗,大战期近,既然来了,那就奉献一份力量,统统人都整编参军,以备突厥。”
苏烈奉告秦琅,现在堆积在幽州的河北豪杰们另有约八千摆布,多数本来是要来插手李瑗叛军的,现在虽未被问罪,可也惶恐不安,便想早点回家。
刘9、林三等镇抚司官员们皆加散阶一级,镇抚司兵士授勋二转,另有钱帛犒赏,表示最好的部分则特授跳荡、前锋等功,另有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