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八章 圣主的报复[第1页/共5页]
海军返回东莱后,来护儿、周法尚和崔君肃与陆路诸军统帅一样,均被羁押回京,等候措置。海军远征大败,士气低迷,现在又“群龙无首”,军心更是大乱,时候长了,恐怕要出事,急需一名德高望重的卫府统帅去安抚,但熟谙海军,且被江左籍海军将士所承认的军方统帅,一个都没有。
但是,接下来的一道诏令,不但引爆了军方内部的冲突,也完整引爆了圣主、中枢与军方之间的冲突,军政两界的分裂已不成制止。
手机用户请浏览wap.浏览,更优良的浏览体验。
徐州战局风云变幻,让存眷者目炫狼籍。
十一月初四,圣主诏令,考虑到东征的需求,决定重新起用李子雄,规复其爵位,任命其为左御卫将军,马上赶赴东莱海军大营,在羁押于京的海军总管来护儿、副总管周法尚和长史崔君肃均未措置之前,暂领海军。
=
别的圣主和中枢在这个特别期间也的确需求李子雄,军方的保举,实际上恰好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明显,圣主和中枢考虑到二次东征,终究还是隐晦地承担了一部分任务。在远征军三大最高统帅中,只要尚书右丞刘士龙是文官,诛杀刘士龙,捐躯刘士龙,实际上就是圣主和中枢本身打本身的脸,变相承认本身在决策上的弊端。而留下于仲文和宇文述的性命,则等因而向军方做出了让步,以便最大程度的和缓两边之间的狠恶冲突。
同日,圣主诏令,免除段文操鲁郡太守一职,调任右屯卫府,出任右屯卫将军,马上赶赴辽东火线。
按事理圣主和中枢已经让步让董纯复出了,不会再让步让李子雄复出,因为这两位都是军方元老级统帅,齐王一旦获得他们的支撑,在军方的影响力必然“直线上升”,这明显对圣主和中枢倒霉。但是,出乎东都浩繁政治权势的预感,圣主和中枢竟然再一次让步了。
但是,更颤动的则是圣主“**裸”的抨击。圣主诏令,以诽谤调侃朝政罪,诛杀前御史大夫,齐王最有力的支撑者之一,在圣主博得皇统之战中曾立下汗马功绩,曾深得圣主恩宠的张衡。
圣主诏令,海军总管来护儿、副总管周法尚、长史崔君肃在平壤一战中功劳卓著,加官晋爵,予以重赏。此中来护儿功绩最大,赐爵荣国公,官拜右翊卫大将军,兼领海军总管,并赐物五千段,以第五子来弘为杜城府鹰扬郎将,以先前所封的襄阳公赐与其子来整。
让步是两边面的,董纯“复出”,重回卫府,重回彭城,那么圣主当然要借此机遇,汲引一个亲信到卫府统军,但段文操离职后,鲁郡太守的职位就成了“抢手货”。
十一月初八,酝酿已久的囊括十二卫府的风暴终究发作了。
诏令,免除董纯汶山太守一职,调任左骁卫府,出任左骁卫将军,镇戍徐州,并兼任彭城留守,掌徐州军政大权。
屯兵淮河南岸的江都郡丞王世充本来对“停止”齐王信心百倍,哪推测一转眼梁德重就被李风云击败了,再一转眼,李风云又被齐王击败了,如此一来,齐王不费吹灰之力,轻松节制了徐州,并且名正言顺,即便圣主面对徐州危局,也只能暂忍一时,也只能依仗齐王来稳定徐州局势,不然南北运输大动脉的安然就没法保障,就必定会危及到二次东征的顺利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