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战国大司马》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68章:封赏【二合一】[第1页/共6页]

“哼,小伎俩罢了!”段干寅在旁冷哼道。

想了想,蒙仲拱手说道:“大王厚赏,臣绝无不满。”

听到公孙竖这番不客气的话,田文的面色亦沉了下来。

当年,秦相张仪以「六百里商於之地」棍骗楚怀王,使楚怀王断绝了与齐国的盟约,而后,被骗被骗的楚怀王倾尽举国之兵抨击秦国,两国遂发作了「丹阳、蓝田之战」。

其次,魏王遫也想借机磨砺磨砺蒙仲,毕竟他魏国方才落空名将公孙喜,只剩下一个年过五旬的翟章独挑大梁,而秦国那边,另有司马错、向寿,以及在这场仗中大放光彩的年青将领白起。

万一今后秦国撕毁和约,攻打河东,到时候再把蒙仲调到河东不就完了?

再次朝着魏王遫拱了拱手,公孙竖正色说道:“当日犀武在伊阙时,因粗心被秦军偷袭,若非蒙仲设妙策挽回败局,恐三十万魏韩联军皆将颠覆于伊阙,成绩秦将白起之名!……我军遭夜袭那晚,犀武奋力抵当,不幸被秦军擒杀,臣自忖才气远不如蒙仲,干脆便将兵事拜托于他,而后,臣坐镇伊阙山,由蒙仲代臣批示雄师与秦军作战,几度将秦军逼到死路,终究在惮狐城,蒙仲与韩国之暴鸢联手击溃秦军主力,继而汇兵直取宜阳,而后更杀至函谷关下……在臣看来,蒙仲之才气并不减色于犀武,今犀武不幸战死,我河东军折损过半,秦国虽一时与我大魏和解,但必定对河东虎视眈眈,臣觉得,魏王拜托河东于臣,不如拜托于蒙仲……”

“大王,这并非是老臣的谦善之词。”

现在一看,这份担忧不是没有事理的。

不成否定,田文这番建议确切是很有事理,但题目是,方城乃是他魏国的边疆,把方才立下大功的功臣打发到镇守边疆,这算如何回事?

这场仗,令秦楚两国皆元气大伤,此中以楚国遭到的丧失更加严峻。

在这场仗中,韩国趁机篡夺了楚国的宛城以及周边大片地盘,而魏国占有了与其国境交界的叶邑、舞阳,以及方城。

颠末此事以后,楚怀王痛定思痛,重用屈划一重臣实施鼎新,并趁越海内哄之际,将其兼并,国力稍稍规复。

听了这话,蒙仲的表情实在有些庞大。

是以魏王遫感觉,竟然蒙仲有如此才气,不如将其任命为封陵令,作为公孙竖的部下,待过些年公孙竖大哥体弱以后,再由蒙仲代替公孙竖的位置。

但话说返来,即便不筹算封蒙仲为河东守,但魏王遫也不至于虐待这等人才,更何况蒙仲此番还立下了无人能及的功劳,是以魏王遫才决定封蒙仲为「封陵(风陵)令」,再赐“河东解梁邑三千户”于蒙仲。

是的,方城、叶邑、舞阳,三地皆位于宛,在魏、韩、楚三国鸿沟。

听到魏王遫的表示,蒙仲微微一愣,旋即立即拱手拜道:“臣领赏,多谢大王犒赏!”

公孙竖当然晓得此事必定是田文从中作梗,归闲事已至此,他也不怕与田文撕破脸皮,只见他嘲笑一声说道:“犀武出任河东守十几年,我在犀武帐下亦十余年,期间不知与秦邦交兵多少回,田相觉得老夫不知河东之重耶?!……伊阙之战,我国十八万雄师遭七八万秦军偷袭,于一夜之间死走流亡十余万人,虽韩国的暴鸢立即派兵五万前来援救,亦被秦军击退。至此危难之际,蒙仲力挽狂澜,率残存六七万败军,数回击败秦军,且终究将那七八万秦军击溃,唯剩下寥寥近万人狼狈逃回秦国,似这等逸才,田相却以为仍不敷以拜领河东守之职,我且问田相,海内不知有谁比此子更合适出任河东守?”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