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衡州练勇[第1页/共4页]
位于南岳衡山南麓的衡州城,是湖南仅次于长沙的名城。湖南自古有三湘之称。何谓三湘,其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潇湘、蒸湘、沅湘合为三湘。衡州城恰是蒸水与湘水的汇合处,为两广之流派,扼水陆之冲要,物产富庶,民风刁悍,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曾国藩对衡州特别亲热,这是因为他一来本籍衡州,二来欧阳夫人是衡州人,三则他少年期间曾在衡州肄业多年。来到衡州,曾国藩如同回到湘乡,有一种鱼游大海、虎归深山之感。
又,年谱载曾氏曾就读于衡阳唐氏家塾,师从汪觉庵先生。
一 王錱挂出"湘军总营务局"招牌,遭到曾国藩的指责曾氏的本籍,其年谱上是如许写的:"曾氏本籍衡阳,国初有盂学公者始迁湘乡荷塘都之大界里,再传至元吉公,族姓渐多,资产渐殖,遂为湘村夫。"曾氏的夫人欧阳氏的家世,可见之于曾氏所著《欧阳府君墓志铭》。欧阳氏的父亲名凝祉,字福田,"先世自江西徙居衡阳"。凝祉三岁而孤,依母长成,出身秀才,以西席为业。生有二予二女,宗子名柄铨,次子名柄钧。长女即欧阳夫人,次女嫁彭治官。
写完这几封信后,曾国藩感受颓废。他在床上躺了一下,却不能合眼。一个更大的打算,需求他尽快拿定主张。这就是此后如何练习这批湘勇。他在内心策画着:本身之以是出山,目标是做李泌、郭子仪的奇迹,要如此,必须有一支强兵劲旅,这支人马虽不能叫军队,而只能称练勇,但实际上要比八旗、绿营强很多。一千号人,不管如何少了。但若一旦扩勇,便会当即招致非议。目前有十个省办起了团练,别的九省都没有湖南如许的大团,帮办团练大臣所直接把握的团丁,都不过两三百人。湖南已有一千余人了,还要扩大,朝廷会不会同意?这是一。第二,饷银从何而来?自从洪杨事起,朝廷的经费便日感不支。这是曾国藩所深知的。要朝廷拨钱,但愿迷茫;要骆秉章、徐有壬拨款吗?也不能希冀。曾国藩躺在床上,被这两大困难困扰着,思前想后,找不到处理的体例。
曾国藩兴冲冲地给江忠源复书,奉告他已来到衡州练勇,请他向皇上奏明,拜托湖南帮办团练大臣在衡州招募五千勇丁,练习成军,交他批示。"只要朝廷明文同意扩勇,饷银的下落再想体例。"曾国藩心想,"至于交不交江忠源去批示,那还不是凭我一句话。我不给他,谅他也不美意义来硬要。"
衡州城小西门外蒸水滨,有一片宽广的荒地,本地百姓称之为演武坪。这是当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时,为演兵而斥地的,厥后便成为历代驻军的练习场,比长沙南门外练兵场要大很多。曾国藩把他带来的一千多号团丁,便安扎在演武坪中间的桑园街,批示所设在桑园街上一栋赵姓祠堂里。为便于平常参议,他要罗泽南、王錱、李续宾、李续宜、康福、江忠济及满弟国葆等都住在祠堂里。
在朝廷未拨下饷银之前,曾国藩与衡州知府陆传应商讨,先把修城墙的十万银子挪过来用。银子兑了现,官勇们练习都有劲。曾国藩制定了严格的营规:每天五更三点放炮,闻炮即起,夜晚每营派十人巡查;拂晓演早操,营官、哨官必须亲身参加;午刻点名一次;日斜时演晚操,二更前点名一次。每逢3、6、九日午前,曾国藩本人亲到演武坪监督练习,并训话。从早到晚,每天演武坪灰尘飞扬,喊杀声不断,衡州城里的百姓都奇特,这是哪来的一支人马,练习如此当真、勤恳?年长的记得,这块荒凉的演武坪,已经几十年没有吃粮的人在上面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