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开明(6)[第1页/共3页]
当年梁习功成名就,靠得可不是脸吧?梁峰在心中腹诽,面上却没有涓滴马脚,谦逊道:“中正过誉。”
仅仅一道身影,就把亭外那些俗物全都比了下去。王汶不自发坐直了身材,连正在考评的选人都忘在脑后,瞪大眼睛打量来人。愈是看的细心,贰心中就愈是诧异。
“你且来,这边安坐。”王汶笑着向他招手,所指的处所恰是本身身侧的坐席。
这但是晋阳王氏的聘请,放在谁面前都是殊荣。梁峰却摇了点头:“家中另有季子,长辈归心似箭,还请中正包涵。”
轻摇快意,王汶正想考校一下位选人,一名小吏仓促赶了过来,附耳道:“启禀中正,上面赶来了一名郎君,想要求见。”
王汶睁大了双眼,这是神佛入梦?他竟然梦到了佛祖宣讲佛法的场面?当世之人多崇佛道,喜谶纬,没人会在这上面扯谎。他不由半倾身形,吃紧问道:“你可记得那篇经文?”
这一句,就如惊天轰隆,震得世人皆惊。王汶讶然道:“你来此处,并非要插手雅集?”
只等了不到半盏茶工夫,只见一人拾阶而上,缓缓向溯水亭走来。长年醉心诗书,王汶的眼神并不很好,开初只能看到一道瘦长身影,身着墨色外袍,头戴白玉小冠,两道鲜红长缨束在颔下,身姿笔挺,行动悠悠。一袭宽袍被山风吹拂,摇摆不定,衬得那人也如风中劲竹,袅娜生姿。
溯水亭畔,静了有那么几秒。王汶俄然长身而起,双目当中已经模糊有泪,俯身一揖:“仅此一句,便如醍醐灌顶。如若能想起其他经句,还请梁郎赠与鄙人。”
能够是站得太久,他的身形微微晃了一晃。王汶这才反应过来,面前此人方才患太沉痾,现在更是命在朝夕。贰心头一紧,道:“少府姜太医与我有旧,他是王太令的入室弟子,医术非常了得,现在告老致仕,正在铜鞮。我这就去信与他,邀他前去梁府。”
但是这等人才,即便是王汶也感觉可贵一见。恐怕比何平叔、潘安仁都不遑多让。现在时逢乱世,诸多惊才绝艳的人物都如落花流水,香消玉殒。看到这么一名病弱美女,怎能不让民气生顾恤。
四月春光明丽,晴和如洗。渭山虽没有甚么新奇风景,但是满目翠绿,碧水潺潺,也不由让人目爽神清,欣喜几分。只见十几位年青郎君围坐在溯水亭畔,这些人最大不过弱冠之年,最小还未满十四,一个个傅粉簪花,穿红着绿。一眼望去,比那亭畔的山花,还要残暴几分。
从小见惯了高门后辈,再来看这些小士族的惺惺作态,实在有些倒人胃口。也幸亏他记得本身有要务在身,才没有提早拂袖而去。现在批评过半,剩下那些勉强能称得上士族的,应当花不了多长时候了。
合法李朗咬牙切齿的时候,梁峰俄然转过身,冲他一揖,幽幽说道:“三弟,多谢你这些光阴来的照顾。只是有一话,不得不讲。燕生,他罪不当死。”
那小吏没有涓滴踌躇,立即跑了下去。看着对方略显焦心的背影,王汶捻了捻须,靠在身后的凭几上。他倒要看看,这个迟来者,是如何打动他部下那些书吏的。
王汶掌中的快意磕在结案几上。他自幼熟读经文,对佛理体味极其高深,也学过很多经传。这句偈颂,他从未听过。但是任何精通佛理的人,都应晓得,这必定是句能够流芳百世的典范。百代之苦痛,万世之尘嚣,都被此句掩过。晋人本就身在乱世,朝不保夕,命若蜉蝣。是以他们才会任诞、放达,越名教而崇天然。这句偈颂的确就如当头棒喝、电过长空,扯破了掩在心中的迷雾。怎能不让王汶目瞪口呆,浑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