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桃源泛舟[第1页/共2页]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斯须皆破冰雪颜,笑语勉强问人间,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间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镫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光葱笼开五云。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繁。幡然恐迷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水流山重重。”上面这首古诗,出自唐朝墨客刘禹锡的《桃源行》,描述的就是桃源县的风景。
温玉良没有回声,俄然伸手一把就将徐小倩揽入怀中,徐小倩顺势倒在温玉良怀里,倚着他的肩膀享用着这半晌的和顺和幸运。
徐小倩一听,顿时来了精力,缠着陶老伯问道:“陶老伯,你看,我们两人来一趟桃花源也不轻易,村里既然如此热烈,你带我们进村庄玩玩再走好不好呀?”
徐小倩和温玉良两人分开了桃源堆栈,登上桃花山,举目四眺,但见四周青山绿水,故乡林舍,桃花粉红,民风浑厚,真是一处疗摄生息的好地点啊!
徐小倩笑道:“陶老伯,这里的风景当然非常美好啦!你看这清澈的溪水,两岸开满粉红色桃花的桃树林,另有这轻舟,此情此景,真应了唐朝墨客张旭的那首《桃花溪》:模糊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那边边?哈哈,陶老伯,这美若瑶池的桃花溪,再配上这首古诗,那的确就是人间的绝配啊!”
温玉良应道:“老伯,我叫温玉良,她是我的老婆徐小倩,我们从京都城而来,筹算去一趟天机峰,不知老伯如何称呼啊?”
一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渔翁站在一叶渔舟上,不竭的摇着橹,从远处的溪流中迟缓的划了过来。
陶老伯闻声徐小倩发话,便乐呵呵的说道:“呵呵,你问那山洞啊,那山洞便是桃花洞了,从那山洞出来,行未几远,便是秦人村了。我就糊口在阿谁村庄里,现在正值桃花节,村庄里开满了桃花,村民们还会停止各种百般的活动,热烈得很哩!”
现在,两匹快马载着一男一女来到了桃花山下的桃源堆栈,这两人恰是从京都城颠末长途跋涉欲前去天机峰寻觅上古神器星斗阵图的徐小倩和温玉良。
山下是清幽的深谷,从山谷中往西穿行不远,一条宽宽的溪流挡住了两人的来路,这条宽宽的溪流,便是驰名的桃花溪了。
看看那渔舟逐步靠近了,温玉良朝着那老渔翁大声喊道:“老伯,你这渔舟渡客不渡客啊?我们两人想到桃源的西岸去!”
温玉良彬彬有礼的说道:“陶老伯所言极是,我温玉良焉能不知珍惜?”
陶老伯说完,嘴里开端哼起了山歌,一边哼着歌,一边摇着橹,那小舟慢悠悠的朝着桃花洞荡了畴昔。
溪水俄然变得宽广了起来,渔舟前面呈现了一个宽广的小湖,一座碧绿的青山耸峙在湖面上,那青山底部与湖面相接处,有一个宽广的山洞,山洞中间的岩石上刻有“桃花洞”三个大字。
徐小倩俄然问道:“陶老伯,你们这儿的桃花源,是不是晋代大墨客陶渊明那首《桃花源记》里所说的桃花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