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读(1)[第1页/共5页]
得益于极低的出产本钱,兼且没有官方检查轨制,维多利亚期间的杂志层出不穷,某些年份新办刊物多达百余种,影响力较大的有《玉米山》(Cornhill)、《覆信》(Echo)、《嘉言》(Good Words)等数十家。为了吸引读者持续采办,绝大部分杂志设置了牢固的小说连载栏目。像查尔斯・狄更斯的《艰巨时世》(Hard Times)和《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等代表作,最后均以连载的情势在杂志上呈现。狄更斯还曾前后编辑出版过两份首要刊物:《家长里短》(Household Words)和《春夏秋冬》(All the Year Round)。这些杂志大多内容丰富,代价便宜。比如闻名的《每周一刊》(Once a Week),每期十八至二十页,配有五到七幅木刻插图,售价仅为三便士;《家长里短》低至两便士,《春夏秋冬》的圣诞节特刊也不过四便士。因为订价低,维多利亚期间杂志具有的读者群之泛博,美满是前人所不敢设想的。比方《春夏秋冬》在1859年4月30日上市,主理方事前在英国各地披发三十万份传单和海报,预报即将连载狄更斯最新力作《双城记》,因而创刊号热销十二万五千册,而后获得读者持续追捧,乃至于到当年7月,狄更斯不无对劲地在给朋友的信中宣称,他不但已经偿清筹办杂志拆借的本息,银行里还多了五百英镑的红利。
1901年1月22日,南面六秩不足的维多利亚女王以八十一岁高寿忽然长眠,其子威尔士亲王当了多年王储,终究得登大宝,如愿加冕为爱德华七世;这意味着持续六十四载的维多利亚期间正式落下帷幕,以实际主义为首要气势的维多利亚文学,也已走到穷途末路的序幕。
敏捷生长的印刷术也起到推波助澜的感化。1814年,弗里德里希・柯尼希和安德烈斯・鲍尔胜利压服伦敦《泰晤士报》购入两台他们发明的滚筒印刷机,自此揭开产业印刷的序幕。两位德国工程师随后改进了这类蒸汽驱动的新型印刷机器,新增双面同时印刷的服从,极大地进步印刷效力之余,亦大幅拉低了出产本钱。固然图书订价并没有因为产业印刷提高而立竿见影地降下来,要直到1885年,新出版小说的代价才锐减到每部6先令,但另一种首要的文学载体却应运而生,那就是杂志。
自1897年处女作《兰贝斯的丽莎》面世后,这位弃医从文的作家一向果断不移地走在缪斯的门路上,随后十年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但是长年累月的辛苦始终没有换来丰衣足食的回报,微薄的版税仅能勉强维系捉襟见肘的日子。对由衷酷爱文学的创作者来讲,经济的困顿或可一笑置之,心血悠长无人问津却会形成致命的信心摆荡,起码毛姆的环境便是如此。1907年,贰心灰意冷之余决定重操旧业,筹办返回圣托马斯病院学习,以便能够当上一名远洋轮船的随船大夫,讵料俄然接受运气女神迟来的眷顾:那部已经被十七个剧场经理回绝过的脚本《弗里德里克夫人》(Lady Frederick),因为机遇偶合,竟然得以在伦敦闻名的皇宫大剧场(Royal Court Theatre)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