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元初风流》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六章 青杯绯柱[第1页/共3页]

孟元义闻言,先是一愣,不明白对方为何俄然附和了本身的观点,莫非这么简朴就被本身压服了么?这实在是没事理呀!

孟元义一诗吟毕,换来的不是掌声雷动,反倒是鸦雀无声,而在坐来宾则皆是一副颇感震惊的神采。要说孟元义的这首诗的词采固然不甚富丽,乃至有些略显粗鄙,但人家这首诗的隐喻确是妙至毫巅,令人不得不平也。

而如许题目就来了,想一起转运使位高权重,转运使司衙门也不是甚么闲杂人等都能逛得,而在转运使司内里,却与转运使对着干的,这类事儿......嘿嘿,还真是蛮风趣的嘛!

世人都在开动脑筋,乃至于宴客堂内一时寂静,而赵淇也不焦急,反倒是举起酒杯,自饮自酌。

卓飞愈发猎奇这位王大人的身份,同时也更加肯定赵淇方才并没有向他先容过此人,因为对方如有官身,那本身多少都会留意一下的。

整首诗充满了悲观和悲观的情感,卓飞很惊奇此人竟敢如此猖獗,因为赵淇刚刚才褒赞了孟元义,而你立即就跳出来讲反话,这无异于当众掌掴赵淇啊!

这位王大人的话是对着孟元义说的,但他的眼睛却始终在盯着赵淇,指桑骂槐之意尽显无疑。

赵淇面色乌青,却还是不言不语,只是悄悄地扫了孟元义一眼,而孟元义见状,立即便晓得本身表示的机会到了,因而一拍案几,长身而起,痛斥道:“真是荒唐,孟某吟诗明志,恰是为了在这国势危亡之际能以己之学来尽己所能,就算只是微薄微力,却也是一片热诚之心,总也好过那些混吃等死,在其位却不谋其政的惰吏庸官很多......”

王大人?莫非此人还是个官儿么?这倒是更风趣了。

而唯有面前这位赵淇赵大人不在乎你家道贫寒与否,只以才情论交,也正因如此,孟元义本日才气堂而皇之地呈现在转运使司,不然他一个豪门举人,无财无势,又岂能入得达官之眼。

而诗中的“接天木”实在是在说本身本来顶天登时、昂然正气,可颠末端人间千刀万剐的砥砺以后,却不得不“饰面”为人了,而这“饰面”二字亦是在讽刺身处宦海之人不得稳定得虚假起来;另有“绯柱”则是指那些身为国之砥柱的绯袍大员,因为这年初只要三品以上的大官才气身着绯色官袍,这与孟元义诗中的“青衣”二字刚好构成光鲜反比。至于最后的“地陷祸”则暗含不成逆转的要亡国改朝之意。

赵淇用心将“杯中添酒”这四个字说的很重,明显是在含蓄地回应孟元义诗中的“甘露”之意,也就是在隐晦地表达本身对孟元义的赏识。

厅中来宾闻之,先是一愣,旋即各小我的神采都变得古怪起来,想来是因为见到有人跳出来挖苦孟元义而暗自窃喜吧。

孟元义大喜,忙捧起刚填满的酒杯,谢过赵淇,抬头一饮而尽后,这才洒然回座。

“王大人如此悲观,不感觉愧对皇恩么!”对于调侃本身的人,孟元义的反击可谓是毫不包涵。

仅凭一首诗便能获得一起转运使的正视,孟元义的胜利之路实在是让在坐的来宾们又羡又妒,也成心仿效,只可惜一时候却又想不出甚么能比人家更加奇妙的诗句来。

赵淇一脸的不快,可当他望了望吟诗之人,却只是皱了皱眉头,微哼一声,并不言语。而这行动更令卓飞猎奇,猎奇此人到底是谁......咦,对了,方才赵淇是不是没向我先容此人啊?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