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高僧说禅[第1页/共4页]
后山参佛台实在就是一块高耸的石柱孤峰,六七十来米高度,沿壁凿出一道石阶通顶。峰顶陡峭,人立峰巅了望,可见山下蜿蜒如蛇的湄公河。金乌西坠,湄公河上霞辉环绕,如果机遇遇巧,斯须间,那霞辉当中毕现一轮七彩光环,佛陀金身便在此中若隐若现暴露影象。
吃罢斋饭,洗脸濯足,玛泰、阿德等人早早在客房安息下来,这里是佛门之地,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玩意儿,实在不好玩,干脆蒙头大睡做好梦。唯有田龙没法安眠,他单独一人在化龙寺闲走,漫无目标地游逛。
白日里,化龙寺香客居士络绎不断,甚是畅旺,更稀有十只猕猴也来到庙院凑热烈。这些猴子长年累月在寺庙出入,耳濡目染僧侣香客诵经伏礼,仿佛也沾露了点佛性灵气,不惧人也不扰客,规端方矩在佛堂廊外等待,谁扔给了食品,它就人模人样地向谁作揖称谢,灵巧敬爱,倒也给化龙寺平增了风趣的一景。到夜晚,化龙寺就为免有些清冷萧瑟,居住在小叶榕树枝桠间的猕猴,偶尔收回一两声泣啼,将一座山野寺庙衬着得更加幽深庄严。
田龙是老迈是司令,他不能同众部下普通见地,既然出去禅门佛地,岂能失敬丢掉礼节,还得做一做例行公事,只是在捐功德钱时,他脱手非常风雅。这就轰动了当值主持法僧,见来了位繁华施主布施,赶紧上前揖礼称谢,安排焚香添油,撞钟敲磬,为让繁华施主叩拜祷告等一应佛事。传闻田龙他们彻夜要过夜化龙寺,便立即叮咛沙弥去清算僧房,筹办素斋。
傍晚时在孤峰石巅参佛台,田龙真的是触景生情,他一下子就忆起了在卧牛山大青石上馨姑扑进他怀里的那一幕,令他一时心浮气躁,痛苦不堪。今晚,在这幽深禅房与一知名老衲人不期而遇,瞧这老衲人清癯简朴,慈悲宁静,珠玑禅语娓娓而谈,仿佛是位得道高僧,田龙忍不住对老衲人讲了馨姑之事,当然本身做了金三角毒王倒是不能说的。
化龙寺虽地处偏僻,倒是香火鼎盛。还是传闻,大唐高僧本是释迦牟尼座下大弟子金禅子,当年就是这位真身菩萨金禅子到临化龙寺,给该寺留下了诸多法门佛性,金禅子菩萨的座骑白龙马在此化为天龙,更是在此增加无数灵气――如有人不信,他还能够去化龙寺后山的参佛台考证,只要充足心诚,果与佛家有缘,就能够瞧见湄公河上佛陀的现身,获得菩萨庇佑,消弭无妄之灾。
“哦!偶然的?随心、随便、随性,如此看来今晚一见,是我们的缘分――施主请坐。”老衲人向田龙举手表示,指下劈面的空蒲团,“施主,傍晚我见你功德箱前慷慨随喜,知你非普通香客――现在夤夜到临,或有甚么心结迷惑?”
烧香拜佛,功德随喜,许愿或者还愿,观瞻寂静宝相……自是向佛之人例行公事。田龙一行人本无多少向善之心,大师干的都是刀尖上嗜血、百无忌讳的买卖,不惧鬼神,不畏存亡,何来参禅拜佛心肠。约莫佛祖也不待见这帮大小魔头。都是熊逸鼓吹化龙寺如何奇特,和尚如何神乎其神,大师才到这里走马观花,权当游山玩水看风景。
“心中无佛,佛在面前亦无佛;心中有佛,佛远万里佛此中。比方施主胸挂我佛,佛在你心中否?有便是无,无便是有,冥冥当中,施主夫人传信于你,是警、是念、是实、是幻,全由已身参详,统统皆是虚像天下。你看屋外的竹林,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风在竹在,竹在风声不在,施主不必耿耿于怀――我观施主去处颇含杀伐,倒是你此去更有恶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