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校场扬威(一)[第2页/共3页]
“嗡……”
不测之所以是不测,就是因着其不成捉摸性,这不,就在侯君集表情最为放松之际,不测倒是俄然产生了——从校场左边俄然冲出一骑,在阔别箭垛足足有七十步开外的间隔上便即张弓搭箭,一声弦响过后,就见那支羽箭有若流星般划破空间,精确无误地正中了红心,不但如此,其上所附着的巨力更是将全部箭靶的红心都炸得个粉碎。
“回陛下的话,确是如此……”
程咬金与侯君集夙来反面,彼其间相互拆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会儿一听侯君集在那儿乱扣帽子,程咬金自是不依,但见其一个大步从侯君集身后闪了出来,朝着李世民便是一躬,又为陈子明好生造了回势。
固然被陈子明这么句奇特的谢恩给噎了一下,可这等时分,那名小寺人也自不敢出言呵叱陈子明的胡乱应对,也就只是冷哼了一声,一甩大袖子,就此纵马赶回了高台,自去处李世民回令不提。
这突如其来的一箭实在是过分惊人了些,满场军士们当即便全都被震慑住了,此无他,要晓得起初那些箭中红心者,都是在离箭靶五十步摆布的间隔上,能做到力透箭靶的,便都已是军中妙手了的,可较之这等箭碎红心的表示,差异可谓是一天一地,压根儿就没半点的可比性,大唐将士们都是识货之人,一静以后,便是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喝采声。
陈子明骨子里就有着一股狠劲,现在既是都已没了退路,他反倒是不慌了,眯缝着眼,打量了一下正堆积在小高台下的数员战将,戾气顿时便大起了……
李世民乃是马背上的天子,目光自是不差,喝采之余,爱才之心也就此大起了,只是看了看那员小将,却发明眼熟得很,浑然没半点的印象,这便惊奇地问出了声来。
“启奏陛下,各卫应到人数六万一千三百人,实到人数六万一千三百人,请陛下明示去处。”
最轻易出岔子的军阵演练已毕,侯君集紧绷着的心弦也自稍松了些,但却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但见其耸峙在高台上,中气实足地下了令,自有十数名流兵紧赶着将一支箭垛直立在了高台的左边,这就到了校验的最后一个环节——骑射抡元,凡是自忖有骑射之能者,皆可上阵比试,连中三元者,有重赏,哪怕是只中一支的,也有犒赏不等。
“圣上口谕,陈曦听宣。”
待得陈子明跪好以后,那名寺人略一清嗓子,就这么在马背大将李世民的口谕宣了出来。
大唐的军制极其之庞大,采取的乃是府兵制——各折冲府的折冲都尉都尽管练兵,却不管用兵,十六卫名义上把握着天下军马,可实际上么,却不过大多是些空架子罢了,有将而无兵,终归须获得要出征了,方才临时集结府兵前来听令,此等之军制看似能有效地按捺住将军们的势大,可却极易形成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如此一来,每逢出征,特别是十六卫军的出动,都需求一道必不成少的手续,那便是校场演练,一者是扬军威以振军心士气,二来么,也是给各级将领们顺利把握好军队缔造出个杰出的氛围。
一听有口谕,陈子明天然不敢再端坐于马背上,赶快翻身下了马,恭谨万分地单膝点地,行了个军中之礼。
贞观七年十一月初四,小雪初停,辰时正牌,第三通鼓响以后,即将出征的三卫六万雄师整整齐齐地列在南校场的正中,左边地点为观礼之文官,右边则是其他未曾受命出征的诸卫之军官,至于校场正中的小高台上么,兵部尚书侯君集怀捧着一面令旗,面无神采地听着下方各卫将军点卯之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