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同力(一)[第1页/共4页]
只不过,此时来到县衙的,实在都是些旁支的后辈,明军虽说攻陷了东阳县城,但倒是在已经残虐本地过火的马进宝不在的环境下。对于这支此前只在传闻中传闻过的明军,他们一时之间还不敢报太大的但愿,以是其间的来往也不过是结个善缘罢了。
陈文和孙钰到达时,张家的族长和族老已经在门口等待已久了。目睹于此,陈文和孙钰也表示出了一番亲民的态度,赞美了一番张家的家风,才进入张国维的故居。
一纸祭文朗读结束,伴随祭拜的张家人群中已有哭泣之声。张国维在明末阿谁嘴炮各处走的年代,实在称得上是一名可贵的能臣。其他不谈,只说在水利上的建立便可遗泽后代,本地百姓及后代子孙也承惠其辛苦,得以在满清长达两百余年的暴政中赡养更多的中原生民。
到了明天凌晨,安民的书记已张贴于县城人流较大的县衙、阛阓、城门、以及城隍庙之类的地点。就连别的一份《告金华士绅百姓书》也由孙钰代笔草拟结束,与安民的布告一同张贴,并派人向东阳县城邻近的各村镇投放。
永历五年玄月月朔,当陈国宝率队截杀自东阳县奔逃的溃军之时,颠末端这一整夜的繁忙,城内的各个堆栈也完成了根基的查对。
但是这支明军自入城以来,实则不过一日,但也恰是这一日下来,明军于百姓秋毫无犯,即便实在要道巡查也从未摈除百姓,更不要说是扰民之事了。
所谓六族,时人称其为:南岑吴、岘西杜、东眷韦、木香李、托塘张和双泉徐,乃是明清而至民国期间在东阳县城最具名誉的六个大宗族。
东阳县的士绅百姓谁也不傻,是不是决计为之的并不丢脸出,但是他们看到的这支明军倒是一支从骨子里就认定军队应当保境安民的王师。乃至更传出了这支军队的主帅乃是蓬莱戚家的半子重修的戚家军的传闻,这也更加加深了本地士绅百姓对于明军的方向。
托塘张在明朝出过很多闻名本地的官员,此中最驰名,也是官职做的最高的便是鲁监国册封的太子太傅、兵部尚书、督师大学士张国维。而陈文的来由,便是拜祭这位抗清就义的鲁监国朝旧臣。
“不幸监国元年六月,江上师溃。公虽死战,寡难敌众。公退至此,不料虏马追至,恐贼迁怒生民,自投池中乃卒。此仁此忠,足鉴日月。然社稷失公,是失葺天石也!痛哉!”
嗯,纪先生,您大抵没有甚么机遇了。
行走于张国维的故居当中,陈文回想着暮年旅游时曾经去过的张国维故居,总有着一种在陌生当中模糊感到了些熟谙的感受,直到进入后厅的时候,他才完整从这类感受中走出来,因为那边少了一副被奴酋弘历称之为如养一狗的那位纪昀纪晓岚所题的对子。
这些年,东阳县路子过的军队很多,明军、清军、义兵,比比皆是,可不管是满清的那些兽军,还是打着明军灯号,亦或是干脆连明军灯号都没有的义兵,扰民都是在所不免的。
“若诸臣皆如公,何有甲申之事耶?惜哉!”
托塘张氏,俗称“托塘张”。其鼻祖叫做张潮,乃是五代后唐河南开封祥符县炼金墩人,唐昭宗乾宁进士,当五季之乱出宰东阳。至后晋开运二年,石季龙攻东阳县,张潮率宗子张天贤战于官清岭,父子同日殉难。次子张天宥匿城西莲塘内,啖莲实而托生,后因命村为“托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