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的后人[第1页/共2页]
深夜中,清幽的长安街头。一辆马车借着夜色停在太保府门前,几名下人手提灯笼,渐渐撩开马车上的丝绸帘,一名带着兜帽的妇人就从马车的丝帘后缓缓而下。一下人马上上前小声叩门道“”“家主,有要事求见太保大人。”只听咯吱一声大门当即敞开“快请。”几人就借夜色走进太保府中。“太保大人,你可曾还记得我上官氏对你家的恩典?”只见那妇人缓缓摘下兜帽道。那妇人满头斑白一支紫金钗插与发中,面上略显皱纹,却如白玉,芳华还是。一身淡紫色金丝长衫,坐于堂上,透着各式的威风。“前朝宰相上官婉儿对家父之恩,小可自当没齿难忘。”太保大人正说着,就见那妇人俄然站起道:“我母,婉儿被李隆基所杀,至今我上官氏已仅剩我一人,为保全后嗣,就连我亲生儿子,也不知我还活着。”那妇人叹了口气随即又道:“那杨羽斐,但是被你所抓?”太保大人立即站起家来:“恰是,莫非这杨羽斐?”此话还没说完那老妇即道:“恰是未亡人,我的孙女。”此话说罢,太保大人就是一愣。他立即上前拱手:“小可,实在不知,上官氏已化姓杨,真没想到,杨羽斐就是您的孙女。”那老妇勾勾嘴角微微一笑道:“天下除我以外,无人知此事。”太保大人当即上前:“莫非连他父?她本身也不知?”那老妇人只是淡淡一笑并无答复。太保大人想罢多时:“四十年前,家父与上官家私交甚笃,你上官氏蒙难之时,家父冒灭门之危,才保得你上官氏一丝血脉至今。纵有交谊,当也仁至义尽。时至本日,你上官家又让老夫以身犯险,拿家属荣辱兴衰做赌注,恕老夫千万不能了。”听罢那老妇也是眉头紧皱道:“我上官家式微至本日,已身无旁物,不过大人必然传闻过,我上官家受武皇恩赐的一副王羲之真迹。”说罢老妇一使眼神。一婢女从袖中拿出版卷递了上去。那老妇接着道:“据闻大人爱好古文书画,何不观赏一番。”太保大谨慎接过书卷,渐渐展开赞叹道:“公然是王羲之的真迹啊!好字,好文章啊!”太保大人将那字放在桌上,细心打量半晌,随即老妇道:“此字,从未示人,老身愿以这家传珍宝相赠,只望大人多加考虑,能保上官家这最后一丝血脉。”太保大人神采俄然一沉道:“啊,恕老夫无能。”说罢便将字卷收回,交还给女婢。老妇见状眼中显出断交之意随道:“既然如此,老身也未几言了,告别!”
大明宫,紫宸殿内,李隆基正躺在卧榻之上,杨玉环相伴其旁。一边的寺人总管高力士,把新奇剥好的荔枝,捧给杨玉环。李隆基道:“你先下去吧。”高力士双手垂下,低头后退着出去。李隆基接着道:“爱妃,朕觉你克日寡欢?所谓何事呀?”杨玉环把头悄悄靠在李隆基肩膀上:“圣上,臣妾,克日担忧皇上,夜不能寐。”李隆基有些迷惑:“这是为何?”“前些日,皇上紫宸殿遇刺,臣妾,甚是担忧,不知凶手可曾抓到?”李隆基听完便眉头一皱道:“此人并未抓到。”杨玉环脸上一片焦心、忧愁之色:“那皇上您的安危……臣妾夜不能寐了。”李隆基用手拍了拍杨玉环:“爱妃不必担忧,朕,自有御林军保护,安然无虞。”杨玉环随即转过甚,神情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