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注释[第2页/共8页]
[48]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一。
[24]据《宋书·武三王传》,刘裕七子,宗子少帝刘义符,次子庐陵王刘义真,三子宋文帝刘义隆。
[16]以上见《晋书·石勒载记下》。
[24]见《魏书·释老志》。
[26]见《魏书·高允传》。
[1]请参看顾准所译(英)林恩·怀德《中世纪的技术和社会窜改》,原文题为《〈马镫和封建主义——技术培养汗青吗?〉译文及评注》,该文支出《顾准文集》。
[12]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
[9]见《晋书》之《孝怀帝纪》、《孝愍帝纪》。
[37]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三。
[37]见《梁书》之《萧坚传》、《萧确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二。
[3]见林语堂《北方与南边》。
[30]见《南史·郭祖深传》。
[10]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翦伯赞《中国史纲领》、(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18]请参看卿希泰、唐大潮《玄门史》。
[14]见《魏书·崔玄伯传》。
[17]承平道的创建有两种说法。一种以为以于吉著《承平清领书》即《承平经》为标记,时候在顺帝期间;另一种以为以张角布道为标记,时候在灵帝期间。请参看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卿希泰、唐大潮《玄门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
[11]见《晋书·列女传》、《世说新语·贤媛》。
[12]见《魏书》之《清河王传》、《太祖纪》。
[6]请参看(英)韦尔斯《天下史纲》、(英)戴维斯《欧洲史》。
[32]见《梁书·武帝纪下》、《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二。
[46]见《梁书·武帝纪下》,请参看(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37]关于这段汗青,西方史学家著作甚多,恕不一一列举。
[32]请参看(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及阎步克为该书所写保举序。
[20]见《晋书·苻坚载记上》。
[18]据《晋书·安帝纪》,桓玄称帝,是在元兴二年(403)十仲春二十九(壬辰);刘裕起兵,则在次年仲春二十三(乙卯)。
[3]以上据《魏书·序纪》,《北史·魏本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叛)·民族卷》,林惠祥《中百姓族史》,范文澜《中国通史》,翦伯赞《中国史纲领》,樊树志《国史提要》,周时奋《中国汗青十一讲》。
[24]美国汗青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也以为,罗马跟中国一样,进步到必然程度就再也不能进步了。请参看其所著《环球通史》。
[42]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樊树志《国史提要》。
[2]公元434年,阿提拉与其兄共同成为匈奴王。444年或445年其兄卒,阿提拉成为独一统治者。443年,他带领匈奴人进兵君士坦丁堡。450年入侵高卢,到达奥尔良。451年,与罗马、西哥特和法兰克联军会战于沙隆。
[4]见《后汉书·刘英传》、《魏书·释老志》。任继愈先生以为佛教传入中国的可靠时候是在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能够采信。请参看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