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一枕山河》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1.江南旱[第2页/共4页]

“天命所至,照拂亦是徒然,只盼他能闯出一番运数。”白叟喃喃一叹,长杆一抬,阳光下银光闪现,一条游鱼破水而出。

但是常日入城轻巧,此时几近有望。

他眼眸清越,双眉端扬伸展,神情明爽,有一种少见的安闲自傲,额上带着晨练后的薄汗,向着黑鸟行过来。

青壮的流民调侃道,“不如你扑上去苦求,说不准他见你不幸,大发慈悲带你进城了。”

苏璇的天下很小,小到只要一座山,一个门派,一柄朝夕不离的剑,一日之间又变得极大,大到他在山脚茫然不知所往。

开阔的荆州官道连树都被砍光了,四周一片赤土,飞蝗腾起一阵黑雾,散开后又是灼亮的骄阳,路边躺满了衣衫褴褛的流民,面上带着绝望的灰黄,瘦骨支离,如同活着的骷髅。

中间一个年长的流民抱着粮碗随在几个火伴后行过来,闻声嘲笑,“夯货,琅琊王的车队都想抢,转头城内锐卒尽出,将你砍成十八截,恰好煮来吃。”

一群群善男信女扶老携幼,带着盛满香烛的竹篮进入道观朝拜,冗长的步队逶迤极远,人群中偶尔会有争搡,很快又停歇下来。

少年明朗的对答,“回师祖,初六了。”

寂静中俄然响起了衰老的回语,“明天是甚么日子?”

渐亮的朝阳为晨雾披上了一层暖金,一个少年踏着雾气而来,身形也染上了金色。

这一年实在不算好时侯,风不调雨不顺,天灾不竭,祸害几次,落在后代书上仅是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语。

中年道人对老者施了一礼,孔殷的扣问,“师父,您让苏璇当即下山?”

等不到但愿的人开端离乡背井,他们将粗陋的产业堆在木车上,带着妻儿逃亡,哀鸿如同饿疯的蚂蚁,源源不竭向异地的城池汇去。但是到了此时,城中即使有粮,也填不了无尽涌来的泱泱饥口,更惊骇流民带来的动乱,不约而同挑选了紧闭城门,将大量奄奄一息的流民拒之于外。

少年拜别了,白叟仍然在垂钓。

山颠的古槐随风而动,白叟持着长竿,语声澹泊,“三月初六,宜破土、祭奠、祈福、出行。是个好日子,你清算承担下山去吧。”

白叟不再多说,“多看看,罕用剑,去吧。”

白叟慢条斯理的回道,“北辰何必过忧,他学艺多年,足有自保之能。”

“玄一无相的心法你已体味,天道九式也已习得,何必还留在山上浪费光阴。”白叟的眼神明如秋光,仿佛看破了他的内心,“你技艺已成,也该入江湖历练一番。”

十五岁的少年骑着一匹和顺的灰驴,承担中卷着几件衣裳,长剑裹着布悬在鞍侧。他抚着驴颈发了一会呆,随便选了一条门路,踏入了茫茫尘凡。

荆州是充足之地,戍守冲要,城墙筑得高大坚牢。近期为防流民冲城,更是六门紧闭,等闲毫不开启。正阳宫的轻功再是神妙,也难纵上□□丈高的城墙。苏璇已经看了两日,实在有点忧愁,直到此时偶尔转头,顿时精力一振。

人一日不食就腹饥难当,面对的倒是赤地千里,糠谷无存,枯萎的残稼被蝗虫吞□□光,无物能够充饥。饥饿差遣着人们发掘草木、蕨根、剥下树皮,翻找统统可食之物,大片乡野满目冷落,鸡犬绝声,不竭有人死去。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