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群雄[第1页/共8页]
有个士德的轶事:
二者很类似,只不过后者多了个张士德被擒。而所记录的时候一样都是至正十七年七月,那经常州早就被克,徐达攻打的应是常熟。料来约莫是把两桩战事混在一起了。
当时,朱元璋正忙着向西边开疆拓土,不敢冒两线作战的伤害,只好忍了这口气,反而遣派杨宪来与士诚通好。
“诸将匆急欲退,通海曰:‘彼众我寡,退则情见,彼益集其众,邀诸险以击我,何故当之!不如与之战。’因而身先士卒,矢中右目下,通海不为动,徐令劲者被己甲立船上督战。吕珍不得利,乃引去。”
士诚得书,不报。
平生只做了一件功德,就给雷劈了。穿越到大隋末年的地痞,不会琴棋书画,不懂诗词歌赋,没有刁悍的武力,可他的抱负,恰好是具有无尽的财产,泡遍天下的美女,啥?不成能?
同一时候,动静亦传入台州。这路动静走的海路,以是较快,与士诚获得谍报不分迟早。方国珍正在盐场,巡查晒盐所获。他虽貌似老农,投机取巧诚其一贯的风格,闻讯,沉吟很久,再三考虑。
玄月,士诚弟四平章张士信筑杭州。十仲春,常遇春、邵荣前后总雄师攻杭州,由冬至春,战数倒霉,接连不克。至次年三月,士诚军得胜,斩获元璋部万余。
邓舍笑了笑,行至窗边,推窗了望。遥遥东方的天空,夜色深沉。恍忽间,他似看到了一点青锐之气,冲霄而起。
。。。。。a#¥*%#¥
“七月,张士德至建康,朱元璋以礼待之,供珍膳,俟其降。士德不食不语,其母痛之,令士诚岁馈建康粮十万石,布一万匹,永为盟信,朱元璋不准。士德以身絷,事无所成,间遗士诚书,俾降元以图建康,遂不食而死。”
“保二,常州奔牛坝人。初,聚众以黄帕,号‘黄包头’军。汤和等下镇江,徇奔牛、吕城,保二以众降。至是复叛。”
这一年,张士诚打了几个败仗。十月,太湖水战得胜,擒获廖永安。廖永安乃朱元璋麾下巢湖海军之脑,能征惯战,职位非比平常,元璋情愿用俘虏的士诚部三千将卒换之。士诚分歧意,恨士德之死,杀之。两人的仇越结越大。
天下大乱,各地群雄竞起,江南富庶膏腴,又阔别元朝的政治中间,驻军江南的元军之腐朽程度也是远过北地。朱元璋取金陵后,路过一处哨所,问哨所里的元军老卒驻军多少,老卒答复了个数字,朱元璋又问都在那边,老卒取出一页纸,点着上边的人名,说:“尽在此。”空有其名,未有其人,如许的军队能打甚么仗?
台州间隔益都远是远,但益都也有海军,不能不预早防备。他也看出了察罕与山东必有一战,说道:“如此,则今后山东与察罕必有一战。两虎相争,有一胜。益都离我虽远,却也临海,并且海东海军不弱,南高丽、益都皆富庶之地。小邓若胜,则其必将大。吾不成不未雨绸缪,且遣人先与之盟”。
纵观多年情势,若无海东的异军崛起,或许这类天下狼籍的局面还会持续下去,仍然还会以江、淮为界,南北群雄各自为战。但是,邓舍入主益都,这南北的格式亦悄悄地在逐步因之窜改。
常熟,鱼米之乡,因其地长年风调雨顺,故得此名。平江即姑苏,“上有天国,下有苏杭”,繁华都会,人丁百万。常州,“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人文聚集,6游赞其为“儒风蔚然为东南冠”,直到清末,另有龚自珍概叹“天下名流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夫妇”。又交通便当,实乃“三湖襟带之邦,百越舟东之会”,是南北漕运的关头转运地点。湖州,江南粮仓,从宋朝时,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