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蚁贼1》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40 金陵[第1页/共4页]

蒲月,陈友谅又遣将罗忠显攻陷辰州。随后,攻池州。幸亏当时徐达、常遇春皆在,遵朱元璋之计,伏兵九华山,好歹胜了一场,斩万余级,活捉三千,常遇春大多坑之。得胜不敷一月,闰蒲月,陈友谅更又亲提雄师,陷承平。此一战里,朱元璋麾下之旧人老将花云战死,养子白文逊并死于难。丧失不成谓不大。

常遇春有“好杀降”之名。

这边厢张士诚开疆拓土、捷报连连,那边朱元璋调派常遇春攻打杭州,却偏战数倒霉。三月份的时候,不得不将之召回。

这些还都是内乱,最叫朱元璋忧心忡忡的,倒是内忧。

内忧从何讲起?说来话长。至正十五年仲春,刘福通迎韩林儿,立为天子,又号小明王,定都亳州。蒲月,遣人召和阳诸将。和阳诸将谁也?当时在和阳的,恰是朱元璋、张天祐、郭天叙等郭子兴的旧部诸将。

元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侍父母为名,辞不奉诏。几个月前,应胡大海的保举,朱元璋遣人把他征来了金陵,同时征召而来的且有青田刘基、龙泉章溢、丽水叶琛三人。此四人者,皆江南之人望,儒林的魁首。朱元璋宠礼乃至,专设礼贤馆以处之。并尊之为“五经师”,公事之余,常常请来讲经说史。

几个侍卫搬出桌椅,放在庭园树下,两小我,一主一臣,相对而坐,宋濂开端讲授经籍。他说给朱元璋听的,是《春秋左氏传》,儒家的首要文籍之一,也是首要的史乘一部。春秋诸国纷争,正合眼下情势。唐太宗说,以史为镜,能够知兴亡。多体味一些史实典故,对朱元璋来讲,不但增加了学问,更有助扩大他的视野见闻,有合用的代价。

不过还好,他麾下的另一员大将,金陵水战后未几久,给他挣了一个面子。闰蒲月,胡大海取陈友谅占有的信州路,打了一个标致仗,取得胜利。六月,常遇春亦复承平,更筑城。接连两次的败仗,士气好轻易有所规复。

一阵短促的脚步声传来,停在树边不远。

“噢,宋先生来了。”

2,胡大海取陈友谅占有的信州路。

“故其军一出,远近之人争趋附之。其死也,婺人莫不哀恸流涕,如丧父母。耿再成威名亚*云。”

“先生之见,正与俺同。”

朱元璋正在入迷深思,侍卫们领进了一人。年约五十来岁,状貌丰伟,美须髯。名叫宋濂,字景濂,江南名流,博学夙儒。

总管疾步上来,奉上一封信笺,道:“北来急报。”

——

也不等宋濂相询,他主动把信递给了畴昔,道:“何必聚来的急报,海东燕王入主益都。”

固然这些处所本来就多非朱元璋统统,是被宋政权并及各地零散红巾权势占有的。并且早在他渡江前,就也已与濠州干系不大了。再又,经过当年脱脱的屠城,百万火食的徐州也早干枯不堪。但这淮泗重地,毕竟扼守南北要道的地点,现在为张士诚得去,长远来讲,却不得不说是一个潜伏的忧患。

遐想别人,对比本身,朱元璋只觉有千斤的力量,一时候却好似无用武之地。他的视野往舆图上落了一落,山东之下,便是淮泗,淮泗往下,即为金陵。金陵之左,陈友谅;金陵之右,张士诚。

朱元璋却没有舞刀,他横刀在手,以手指摸索锋芒,慷慨狠恶,触景生情,赋诗一,吟诵道:“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斗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拿走手指,提刀下劈,轰然一声响,桌案断作两截,“恐踏江山社稷穿!”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