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蚁贼1》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30 苏州[第6页/共7页]

“中涵言之有理。俺只是在担忧不能完成主公赐与的任务。”

“出使四方,不辱君命。虽力不能及,也要尽力而为。这就是我辈臣下该做的事。此行虽困难重重,迎难而上就是,又何必问有几分掌控呢?”

1,一府之地,田土的数量竟达有近十万顷。

罗国器与方从哲群情,忧心忡忡,说道:“今俺与君使东吴,成,则益都稳。不成,则益都堪忧。出言陈辞,国之安危。当我益都此时,固然安危之秋。重担在肩,诚惶诚恐。叨教中涵,对你我此行,有几分掌控?”

商末,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为了避位让贤,从陕西岐山下的周原南奔,在江南建“勾吴之国”。至春秋,吴国二十世国君把都城南迁到了姑苏一带。又过了几十年,到了阖闾元年,大臣伍子胥受命建城,此是为姑苏建城之始。至元末,已有近两千年的汗青。

“上有天国,下有苏杭”。“天国”二字,姑苏实在当之无愧。风景之雄丽端得冠绝天下。且人文鼎盛。

迎着精密的雨线,有的法度仓促,有的闲游缓逛。男的衣帽光鲜,女的则衣香鬓影。不管男女,尽皆一表非俗。细雨如织,行人如织。走在其间,“我侬”、“你侬”之声,此起彼伏,到处皆闻。充*耳。

子贡,即端木赐,字子贡。

一个悄声对另一个说道:“休要昂挺胸,毋得东张西望。快些把你的嘴脸清算一下。你没瞥见这城中的人物,来往无白丁,穿戴尽绫罗。你这般虎视眈眈的架式,没的吓着了人。吓着了人倒也罢了,叫人一问起来,说是从海东来的。少不了指指导点。倒是有失咱海东的脸面!”

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子贡是言语科中的俊彦。他耐久陪侍孔子,利口巧辞,善于词令,富有交际才气,被孔子誉为堪当大任的“瑚琏”之器。瑚琏,即宗庙重器。

此番海东使团长途跋涉,来至东吴,目标是为了借粮。但是,究竟可否说动张士诚,不止远在益都的邓舍没有掌控,身临其境的罗国器也是一样对此没有太大的掌控。东吴富庶,粮食必定是有的。

苏杭的民风,尚淫奢。当时人评价说,觉得浙西民风太薄。举了个例子,说其“日用饮膳,惟尚新出而价贵者。稍贱,便鄙之纵欲买,又恐贻笑邻里”。甚有攀比之风。而苏杭人的人物风采,由此也可见一斑。

小明王现在安丰,离徐州也不是很远。刘福通虽虎落平阳,其势未倒。如果借了粮食给海东,即便海东因要对于察罕,而顾不上与朱元璋联手夹取东吴,但是会不会因小明王的旨意,遣派一起偏师,共同安丰,篡夺徐州呢?徐州是重镇。得了徐州,就划一打通了淮泗的通道。益都与安丰便就能连成一气。再远至金陵。三点一线。以点成面。南北照应、东西应和。上则可迎取晋冀,下则可囊括江浙。亦不成不防。

“你我促膝对谈,舱中无有六耳。中涵、中涵!何必如此嘴快?有何良策,请尽讲来。也好一安俺的忧愁。”

姑苏城周遭几十里,处所极大。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整齐。

使团中的成员多数都是初度来到姑苏。他们对比苏人的打扮,再看看本身的穿戴,无不自惭形秽。特别是那几个从辽东来的土著,从没来过江南,何尝见过如此丰富的城邑?更是羞惭。忸捏的连头都快抬不起来了。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