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山东 3[第3页/共5页]
“难怪,难怪。兵荒马乱的,还赚的好大一笔产业!俗云:树大好遮阴,哈哈!”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李生提出告别,何必聚亲身送出府门以外,依依惜别。他两人才见面第二次,再意气相投,也不至于如此的密意厚谊。李生分开以后,细细咀嚼,很明显,何必聚有求于他。
“苏杭?好处所!”他掐指计算,“四年前,还是五年前,……,是了,至正十四年,六年前了。俺曾去过杭州。恰是暮春的季候,城内城外,垂杨到处,满城花香。这姑苏的桥,但是真多。二十四桥明月夜,美女那边教吹箫。呵呵,名不虚传。”
顺着人流走了段间隔,仲春中的午日,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李生临时放下了这桩苦衷,打起精力。人潮涌动里,他不惹人重视地往身后、摆布看了看,走没几步,转入了路边的一条巷子。
李生心中一动,不露声色,说道:“何官人倒是记差了。八间房不在柳桥,也在荐桥,且就在荐桥侧。”
叶兑,浙江宁海人,字良仲,号四梅先生。李生冒充江南来的,对江南的人物,天然做过一番功课,是以晓得。
“其各种殛毙无数,残暴至极的景象,一言难尽,闻者无不恻然。直到十七年,诚王二度入杭州,城中百万人家,几远因之毁于一旦。至今杭州另有民谣,何官人可曾听闻?”
“死不怨泰州张,生不谢宝庆杨。”
“幼年有为。……,李官人刚才提及,你的店主,倒是何人呢?”不等李生答话,何必聚一拍脑袋,道,“想起来了!那日酒宴上,李官人提及过,……,姑苏府、财神爷、沈万三!对么?”
“施耐庵?……,有点印象,他写了一本甚么甚么书,对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何官人讲的这些南北风情,俺听了,委实不堪神驰。可惜,现在海内大乱,不知何时才气再见腐败的气象,这大好的山川,各地的风土,也不晓得俺另有没有机遇,去看上一看。”
何必聚所言“多有传闻”如此,倒也不虚。
李生皱了眉头,深思半晌,摇了点头,道:“没传闻过。”
堂外脚步轻响,侍女过来换了新茶。
“那么,他有一个别号,叫做耐庵,传闻过么?”
李生也不愤怒,含笑摸了摸他的头,避开畴昔,穿出冷巷,转了几个弯儿,来到一处酒坊。酒坊门外,挑起个青旗,上写着四个字:刘伶不归。
他很有感到,接着说道:“唉呀,这蒙元固然残暴,细提及来,却也并非一无是处。这南北一混,天下一统的局面,我汉唐之旧疆,自宋以来,三百年未曾见过了呀!何官人年不过三旬,而竟然已经走遍了南北山川,人生之快事莫过于此,实在令人羡煞!”
客岁,海东商队的头子陈哲在金州遇见了一个沈万三的家人,适逢倭寇之乱,带了他一起突围,归去双城。那人在海东住了些光阴,厥后邓舍打下平壤,海路一通,他就归去了。但是,两下里仍然常有联络,这些事情,都是从那人丁入耳闻的。
“李官人春秋正盛,何出此言!现下虽烽火各处,大小群雄纷繁盘据一方,但是俺敢给你打包票,十数年内,天下必然!”
他的示好,来的水到渠成。正合李生之意,仓猝起家,道:“何官人这话那里提及?承蒙不弃,哥哥在上,受弟弟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