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渡海[第1页/共5页]
正所谓:豪杰一定不各处,下下人有上上智。
舱内生的有地火,暖气袭人。酬酢两句,道了辛苦,问过一些路上飞行的景象,又答复了一番益都战况的情势与现下团体战局展的环境。郭从龙言归正传,说道:“此番所来救兵数量,不知详细有多少?”
“下次的救兵,约莫两万人高低。我关北另有三千人,别的,南韩分省有万人,朝鲜行省也还能再凑出五六千人。会分红两批达到。估计全数赶来的时候,至迟,也最多十天以内。”南韩分省,即南高丽旧地。
柳三答道:“鞑子即使千重万围,以小人看来,却只若坦途。”邓舍大喜,说道:“好!”拿出密信,交给他,叮咛,“牢记,此信中内容事关严峻。两点交代:先,要亲手交给郭将军,其次,毫不成令鞑子看到。”柳三道:“但请殿下放心。”还是把密信收好,掉头往外瞧了眼,见元军垂垂撤远。夜色渐深。要出城,现在是最好的机会。不再多言,他冲邓舍行个礼,号召随行进城的伴当,回身就走。
郭从龙穿的有甲胄,以军礼相见。夜袭文顿时,他和刘杨见过面。张歹儿一向镇守关北,他两人倒是从没见过。张歹儿倒不托大,回了半礼,握住郭从龙的手,笑道:“久仰将军大名。本日一见,欣喜平生。”
柳三约莫在混入城前,偷袭过落单的元卒,身上穿的也是元军的铠甲。却有些不太称身,并且稍嫌薄弱。邓舍反手摘下披风,唤他过来,亲手给他披上,说道:“夜寒雪重。三郎此去,路远迢迢,万须谨慎。”
“这是?”
郭从龙等人策马来到,一边给不断于道的士卒们让路,一边寻觅来军的帅旗。他也是才接到刘杨的通报不久,只晓得来的是头一批救兵,约莫万人。带军的主将张歹儿。除此以外,究竟来的救兵有多少步兵、有多少马队,带了多少的粮草,以及随行了多少的辎重,全都一无所知。
文华国,现任朝鲜分省平章政事。庆千兴,现任海东参知政事。海东行省,是安丰朝廷设立的。朝鲜分省、南韩分省,另有辽阳分省,则是邓舍为便利办理而本身设立的。是以,这两套班子同时存在。
“这已是海东可抽调军马的极限。”
从柳三的位置往上看去,只见满城的红旗,林立生硬冻在风中。而若从城楼放眼四望,却又可见城池周近山上的林木,仿佛千树万树梨花开。
“鞑子攻城甚紧,城中士气尚好。只不过,……。”
郭从龙随之上马,亲手把他搀起来,打量旁观。见柳三面色惨白,嘴唇枯燥,双眼中血丝遍及,耳朵、脸颊、以及露在外边的手,多有冻疮。去益都数百里,返来文登又数百里,天寒地冻,大雪封路,别说柳三,换个铁人吃不消。
柳三躬身抱拳,答道:“郭将军奇袭文登功成,当夜即遣小人来与殿下送信。昨夜城外的火堆,便是为小人扑灭。却又有奥妙军报,必须面呈殿下。”翻开铠甲,从贴身处取出一封手札,双手呈与邓舍。
“文平章、庆参政。”
拿眼观瞧,只见他龙眉豹头,赤面长须,姿体宏伟,气度浑沉,端得威风凛冽。或许因为久镇关北蛮荒地的原因,此时虽笑容满面,傲视间,不经意却便杀气隐现。若把杨万虎比做一柄锋芒毕露的长刀,那么张歹儿便如同一杆乌黑厚重的铁枪,不动则已,动必风云变色。这个动机在郭从龙的心中一闪而过,他恭声道:“元帅之名,末将亦然久仰。常听主公提及,说元帅曾有言道: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繁华。末将也尝窃思,非大豪杰,难以说出此言。早不堪敬佩。今得一见,实在得偿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