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风雷[第1页/共5页]
“你们的观点呢?”邓舍点名问道,“阿过,你如何看?”
“泰安城小而坚,陈猱头勇并且稳。只要有他在,泰安必安如泰山。而济南不然,济南城大,城大则不好守。幸亏攻打济南的鞑子脑,却非察罕,而是扩阔帖木儿。扩阔年青,不必察罕老辣。主公若能择一智勇双全之将,率领雄师,奔驰往援,一战而破扩阔,则泰安之围,亦然迎刃而解。是以,臣觉得,该先援济南。”
“末将在。”
李子繁是李和尚的师弟,现在定东军中,任职千户。他出列应道:“末将在。”
“为何?”
不过乎洪继勋刚才只是平常而言,并没有讲出他实际的小我观点。以是潘贤二故意言,却又怕与洪继勋定见相违。洪继勋心高气傲,对潘贤二卖主求荣的凶险一贯恶感,很不待见,从不包涵面。潘贤二要与他定见不一,不管对错,被他抓住,少不了一顿明嘲暗讽。
转过身,又走到邓承志面前,亲手把他扶起,打量了两眼。邓承志豪气勃勃。邓舍拉着他的臂膀,对诸将笑道:“诸位,看我家黄须儿如何?”世人都道:“好!”邓舍大笑,问邓承志:“黄须儿有个典故,你可晓得么?”
洪继勋、赵过两班文武到齐。
邓舍从闻讯至现在,面上始终带有浅笑,笑容不改,说话语气也同平常一样,不疾不徐。洪继勋则一边说话,一边摇扇饮茶,状况落拓。
得了此地,便顿有南北转运之便当。可作中转站,也可据险而守,觉得东进齐鲁之前哨、抑或西取河北之壁垒,乃至南下、北上的前锋。是以“东方有事,必争济宁”。察罕此番用兵,取的便是济宁。
“末将在。”
2,济南。
泰安,“北阻泰山,南临汶水,介齐鲁之间,为中枢之地”。它南有汶水,北临泰山,是联络齐鲁的中枢要地。山东的团体地形,平原多而山丘少。鲁西包含全部的山东,最高之山峦即为泰山。这个处所,与其说守泰安,不如说守泰山。
从河南洛阳虎牢关往东,“几千余里,大多经途沃野,无大山重阻”,行之此处,俄然有一座泰山,一千多米的海拔高度,“忽焉特起,博厚崇隆,拱卫南北”,群山翼带,直与关中对峙。“五岳为群山之尊,而泰山为五岳之长”,其对山东的首要性不言而喻。
“臣在。”
洪继勋翻开折扇,晃了两晃,道:“济南、泰安皆负有天险。察罕虽强,杨万虎、陈猱头亦非弱者。且我军又与田丰分歧。田丰兵力分离,故此败。而我军只济南一城,便有杨将军部近万人,又有刘珪部万余人。城中粮草又足。处统统杨行健坐镇。杨行健绝非胆弱之辈,对杨、刘的守城定能起到主动的感化。如此,我军精粮足,文武协和,察罕虽号称三十万军马,一时候,料来也是难奈我何。”
邓舍调配恰当,迎着堂外骄阳,按刀而立,杀气腾腾,面色森然,道:“此克服,则益都方才真为我有。此战负,则观战塞外之孛罗必定会随即驱军奔袭辽阳,则是为海东亦难为我有。诸位,存亡存亡,敢不奋?”
济宁在泰安之西南,“南通江淮,北接河济。在战国时,苏秦所云亢父之险也”。邻近会通河。会通河乃元人在山东斥地的一条大运河,南北漕运多走此路。由此可见,济宁一地,不但有阵势的险要,并且实为“南北转输要地,闭则为锁钥,开则为通关”。是一个非常首要的“水旱船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