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城围[第4页/共4页]
南北朝时,又有一人,城池被围,缺粮,他从城中杀出来,运了粮食,再杀归去。不止一次,来去数次。这就更叫人叹为观止。当然了,此人如此勇不成当,或许也有围城方较为荏弱的启事在内。如果换了察罕去围城,约莫成果就会是别的一回事了。
邓舍与诸人步上城楼。
为了给城中的守军形成压力,并又精选了数千的“样兵”。大家高大威猛,披挂着精耀的铠甲,耀武扬威地在城外不远处所来回转走。全军擂鼓,号角婉转。远远地从城上看去,围城的元军无边无边。
汪河作为朱元璋的使者,曾见过察罕。孟友德与傅友德没见过。不过,汪河去见察罕,是作为奥妙使者去见的,不宜公开承认。故此,他三人都是点头,道:“未曾见过。”
这答复再次出乎了汪河的料想,也一样出乎了诸将的料想。察罕脸颊上的三根白毫,纵不熟谙他的人,也多尝有听闻,很驰名誉的。平活力,毫毛就会直立起来。人们的传言,都觉得这是“异貌”,表示察罕此人非同平常,不是普通人。但是邓舍此时说来,却带了有调笑的意义。续继祖、李和尚等人一怔过后,越想越感觉风趣,不由放声大笑。
邓舍贵为燕王,另有胆量不走呢!怕甚么?就算万一益都兵败被俘,他们又不是海东的人。两邦交兵,尚且不斩来使。何况他们还是第三国的使者。朱元璋与察罕又有过手札来往,曾特地向察罕示过好。料来察罕也不会难堪他们。这么一想,留下来也就留下吧,还能趁便看看海东的战力。
朱元璋与张士诚的干系不好。张士诚的弟弟就是直接死在了朱元璋的手里;朱元璋又曾多次三番地鄙弃欺侮张士诚。相互的仇恨不成谓不深。以是,他的使者汪河等人就干脆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