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异闻录》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七章 酒娘(九)[第1页/共2页]

村里教书的老秀才砸吧着嘴:“曹徒弟,这么好的酒,该有个好名字啊。”

那一日,酒娘心机狼籍,总呈现墨客依壁写诗的幻觉,几次酒钱都算错了,只是拨弄着头发,心中暗自考虑:“还差两寸就长到腰了呢。”

靠着多年酿酒所得产业,曹家收粮买料,酿了五年酒,却不卖一两半钱。邻里不解,如许光买不卖,再大的产业也撑不住几年。曹父老是摸着封酒的阴窖,笑而不语。

“本来是个白痴。”酒娘心中暗嗔,再读那首诗,愈发感觉景象、神韵、平仄、韵脚恰到好处,实属佳作,忍不住心生欢乐。

围观邻里肚子里的酒虫早就蹦跶不断,起哄请曹父快快开坛,不然就脱手抢走了。邻里打趣虽说粗鄙,可也是对曹家美酒的承认。曹父笑吟吟地摆摆手,把药丸捻碎倒进小竹筒,慎重地交到酒娘手中:“此为曹家传下来的千年酒引,凡酒洒进一点儿小沫,立成佳酿圣品。我们曹家的酒,那可就是能位列王母娘娘蟠桃会的仙品。为了不让酒有浑浊之气,需由处子之身进窖调入酒中。去吧,每坛倒入一丁点儿便可。”

墨客指了指本身的脑袋,又指了指墙上的诗:“傻丫头,单凭这首诗,每天就能多很多主顾,戋戋几瓶酒钱算得了甚么?我的脑袋就是钱,我就在这里住下了,以诗换酒如何?”

牧童遥指杏花村。

墨客写罢诗,扔下羊毫,又打了几壶酒,回身拜别。

酒娘绞着衣角,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辣……我不喝。”

借问酒家那边有,

曹父干脆变卖产业,带着妻儿走南闯北,寻觅酿酒佳地。他们路过汾州(今山西汾阳),发明此地四时清楚,粮食丰富,水肥土沃,恰是绝佳的酿酒场合,因而定居此处,用心酿酒。

酒娘的俏脸没出处飞起一抹红晕,心头小鹿乱闯,痴痴望着墨客背影。

再看墨客已经走至街头,酒娘顿脚喊道:“你叫甚么名字?你还会来么?”

酒娘本姓曹,生于辽东苦寒之地。曹父有一手家传的酿酒技术,倒也家道殷实,支出颇丰。按说这日子过得不错,但是曹父偏是个有匠心的酿酒师,老是对所酿美酒不对劲。辽东虽说物产丰实,酿酒质料应有尽有,但是气候极寒,酿酒周期太短,水质又冷,酿出的酒浆烈而不醇,浓而不香。

如此过了几年,“杏花村”的名号越来越响,曹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酒娘也出完工明眸皓齿的美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闻名十里八乡,还夺得本地的“花魁”。

酒娘把花魁嘉奖的财帛,全都捐与私塾,供费事孩子识字读书。乡间邻里提起酒娘和曹家,无不竖起大拇指。提亲的媒婆快把曹家门槛踏破了,恰好不管是官宦后辈还是秀才商贾,酒娘都看不上。曹父心疼女儿,也由得她性子,曹母反倒是常常唠叨:“再嫁不出去,就在家里成了老女人,看谁要你?”

“哈哈……”众邻里和曹父捧腹大笑。

酒娘顶着满头灰尘怯生生地钻出来,曹父一把抱起她,抛在空中稳稳接住,回身对世人说道:“明天曹家美酒开窖,诚邀邻里乡亲咀嚼。”

泥土密封的窖门翻开,顿时酒香扑鼻,随风四散,周遭十里都能闻到这股异香。窖子里的酒坛原是陶土坛子,颠末酒浆的多年浸淫,竟然晶莹剔透,好像虎魄。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