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依然女生呀呀嘿》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卷十八 人间训1[第1页/共6页]

故趋舍不成不审也。此公孙鞅之以是抵罪于秦,而不得入魏也。功非不大也,但是累足无所践者,不义之故也。事或夺之而反与之,或与之而反取之。智伯求地于魏宣子。宣子弗欲与之。任登曰:“智伯之强,威行于天下,求地而弗与,是为诸侯先祸也。不若与之。”宣子曰:“求地不已,为之何如?”任登曰:“与之,使喜。必将复求地于诸侯,诸侯必植耳。与天下同心而图之,一心所得者,非直吾所亡也。”魏宣子裂地而授之。又求地于韩康子。韩康子不敢不予。诸侯皆恐。又求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因而智伯乃从韩、魏,围襄子于晋阳。三国通谋,禽智伯而三分其国。此所谓夺人而反为人所夺者也。何谓与之而反取之?晋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遗虞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虞公惑于璧与马,而欲与之道。宫之奇谏曰:“不成!夫虞之与虢。若车之有轮,轮依于车,车亦依轮。虞之与虢,相恃而势也。若假之道,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虞公弗听,遂假之道。荀息伐虢,遂克之。还反伐虞,又拔之。此所谓与之而反取者也。

夫病湿而而强之食,病麝露饮之寒,此世人之所觉得养也,而良医之所觉得病也。悦于目,悦于心,愚者之所利也,但是有道者之所辟也。故贤人先忤而后合,世人先合而后忤。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德,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不成忍也。”遂降之。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自此以后,日以不信。此所谓有功而见疑者也。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鹿,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鹿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鹿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觉得子傅。摆布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觉得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鹿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故知其然也?昔者,楚庄王既胜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叔敖。辞而不受。病疽将死,谓其子曰:“吾则死矣,王必封女。女必让肥铙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宀侵》丘者。其地确石而名丑。荆人鬼,越人禨,人莫之利也。”孙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铙之地。其子辞而不受,请有《宀侵》之丘。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惟孙叔敖独存。此所谓损之而益也。何谓益之而损?昔晋厉公南伐楚,东伐齐,西伐秦,北伐燕,兵横行天下而无所绻,威服四方而无所诎,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残暴万民。内无辅拂之臣。外无诸侯之助,戮杀大臣,靠近导谀。来岁出游匠骊氏,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死。夫克服攻取,地广而名尊,此天下所愿也,但是终究身故国亡,此所谓益之而损者也。夫孙叔敖之请有《宀侵》之丘。沙石之地,以是累世不夺也;晋厉公之合诸侯于嘉陵,以是身故于匠骊氏也。世人皆知利利而病病也,唯贤人知病之为利。知利之为病也。夫再实之木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以言大利而反为害也。张武教智伯夺韩、魏之地而禽于晋阳,申叔时教庄王封陈氏以后而霸天下。孔子读《易》,至《损》、《益》,何尝不愤但是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事或欲与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短长之反,祸福之流派,不成不察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