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水师兵谏[第1页/共10页]
何少楷循名誉去,见史云涛身边残部寥寥,无不战袍残破,端倪染血,好不惨痛。而带领禁军残部的是副将杨禹成,禁军残部当中并未见到御林军大将军李朝荣。
这时一箭射偏,堤上百箭齐发,黑雨般射向城墙!门侯瞋目圆睁,单臂悬于半空,腾出一只手来使刀急拨来箭!一时候,城墙半腰,人如黑钉,刀光似水,直泼得羽箭乱飞,不过少倾,城墙根儿下便伏箭一片,残如败草。
火光化刀,杀意炽热!
“门侯大人?门侯大人!”城门郎扒开乱箭,蹲下身去想扶门侯,却摸了一手的鲜血,不由抬头望向城楼,扯着嗓子问道,“上头出了何事?城门司马与监门二位大人安在?!”
但何少楷并未镇静。
城门有变!
三人猝不及防,一声闷哼,监门的头盔被扎穿,刀入颅顶,黑血自盔里滴下,人倚着城墙滑坐下来,顿时就死了。
海军登岸,少数兵力留于战船之上,多数经东门及北城墙涌入了城中!
“启奏陛下,眼下已是国难当头,淮州亟待光复,关州将士正在火线苦战,还望陛下念及将士性命、朝廷存亡,莫要迟延!不然,臣只好入殿相请了!”何少楷扬声说罢,给身后将领使了个眼色,雄师黑潮般向前涌去,太极殿前的精骑禁卫见势,当即摆出死守之态。
何少楷被撞退到了城楼外墙一侧,门侯也离外墙颇近,他拔出一个戍卫的腰刀,抬手便朝何少楷掷了畴昔!何少楷抵挡之时,门侯飞退,顺手又拔出两把腰刀,不顾城楼高巍,飞身直跃而下——何家要反,军心摆荡,唯有汴州军能救驾!汴州雄师就驻扎在二十里外,眼下唯有报信一途!
随何少楷一同进殿的有百余人,刚瞧见内殿,世人便停了脚步。
何少楷坐在顿时,嘲弄地望着北门,静待来人。
何少楷笑了笑,腥风劈面,尸横各处,他竟心生愉悦,睨着面前的宫墙殿宇看了好一阵儿才望向了太极殿。只见殿门紧闭,灯青影孤,那人影模糊在大殿深处,远门而立。
宫中有诈!
门侯在何少楷的刀下眯了眯眼,寒声问道:“少都督可知此举乃大逆之罪?”
当今陛下六岁即位,即使朝中有外戚摄政,也未曾被人逼着上过朝,没想到现在亲了政,却遭此大辱,莫非统统皆是命数?
寒鸦箭刚发,一支铁弩射出,大风泼得箭似乱棍,北门戍军被扫开一片,三两残存火线便是城门郎!泼风裹携着乱箭狂弩,城门郎难再听声辨位,引马遁藏,只能策马飞奔。
谁也没推测,龙武卫的弓兵手后会有埋伏,人从柳林道下涌出,身背单刀,袖藏毒箭,足有三千余众!那袖箭之毒甚烈,可谓见血封喉,北门戍军被伏杀了个措手不及,堤上很快便铺了层尸首!
寅时初刻,午门失守。
寅时三刻,崇文门失守。
城门郎翻身上马,喝道:“海军谋反!彻夜谁能活着,就往汴州大营报信!”
汴都城有四门,北门望江,墙高仅三丈,且不设城楼,这在历朝历代的大城中都是个异类。此事说来话长,当年高祖天子在汴河宫即位,汴河城的城墙还四周高巍,高祖迁都盛京以后,汴河宫便成了后代帝王南下赏春的行宫,而后两百余年,帝王勤政,国力强大,外无劲敌,内无大患。到了文宗期间,官方大兴诗词歌赋,尽是歌颂乱世之调,孝庆十三年,文宗南下时得一江南才子联名进献的《承平赋》,帝心大悦,便下旨废凿古都汴河城北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