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28|[第2页/共3页]
实在天子想问的是如果九关有异,谁可担大任,他们两人终归是边关的,手里也领兵,必定要比别的处所要熟谙一些。
太孙嘴角动了动,到底是没说出话,只将萧安送出东宫,才去见了天子。
萧安道:“哪来那么轻易?九关对六关,除了借粮的来往,别的也没有。就是商户,九关里的商户当初有三关的商户,其他的并不与三六关不异。”
也是因九关之事,新帝更加感觉先帝说早立下太子的决定极对,想想这九关要持续埋伏着让朝廷无可何如,最后让九关有机遇插手进这争储内里来,只怕大庆江山都得倒置换了个姓了。
太孙顿时神采一肃,“若此事为真,那么九关就早就在图谋三关了。”
“九关收支城查阅身份夙来周到,倒也的确非常难查。”萧安道。
太孙应是,“儿臣与萧安说了很多,她有凌云之志,此法一定不可。当初她能从三关的手里抢过兵权,想来对于九关也不在话下。”
这些年九关再如何,起码是把蛮子拦住了的。
太孙走了几步,回身来道:“也就是说,当初三关商会将三六九关都连在了一条线上。”
萧安不晓得甚么寒心不寒心的,见天子欲言又止的模样,就感觉此人实在是不敷朴重,就道:“陛下想晓得九关真正景况,寻之前在九关任知府又调往别处的官员,寻个由头打下大牢,渐渐鞠问便可。现在,还等六关动静,若十万蛮子为真,六关一定不成前去援助,还可趁便刺探一番九关军中情势。”
也是国事都凑在一起了,太孙封太子之事,本就因为时候短而筹办仓猝,太子服饰还是当今的旧衣,现下里朝廷还得操心九关的事情,只会更繁忙,幸亏各自有各自的合作,并不抵触。
就是对天子而言,九关真有军情,并非假报,就是清算九关都没了借口,还得把统统供往九关里去,这类滋味儿实在难言。
对户部来讲,还没秋收,恰是国库最干枯的时候,要拿出那么一大笔粮草,必定要在大庆范围里变更,乃至朝着商户手中采办,真到了万一的时候,就得给百姓加税赋了,可百姓可得收寡多少。
也就是说,实在九关主将早已经不回京,但是朝廷拿此却没法。
再次日,新帝召常乐、萧安进宫。
萧安想了想,“这几年蛮子甘愿跟三关兵戈,也不肯意交出秦泰来,想以蛮子的脑筋,也不像是拿个没用的人在身边当安排的,这倒是有些事理。”
天子问萧安对蛮子十万兵马在九关有甚么设法,萧安反而问道:“陛下,方将军在边关是否有侍妾,可有宗子外子嗣在边关?其宗子在边关可有妾室,是否有子嗣留在边关?”
太孙道:“当初你思疑九关跟你外祖父之事相干,便没进九关查过?”
太孙道:“可方家也无可操纵之人,谁也拿九关没法。”
现在蛮子屯兵十万,与九关交兵,九关主将不回也来由合法,给先帝奔丧当然首要,但是比起大庆边关的安危,先帝的事就不是事了,况另有事急从权,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之说。
本来萧安还想说先帝莫不是没有派出探子去,但这话可不能说,就只能闭嘴了。
当然,她跟九关也有仇,当初她外祖父退了两城,也有九干系续找六关借粮的启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