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议兵[第4页/共4页]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叨教为将?
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天时,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陈嚣问孙卿子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但是又何故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
古之兵,戈矛弓矢罢了矣,但是敌国不待试而诎;城郭不辨,沟池不抇,固塞不树,机变不张;但是国晏然不畏外而固者,无它故焉,明道而钧分之,时使而诚爱之,下之和上也如影向,有不由令者,然后俟之以刑。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邮其上,知罪之在己也。是故科罚省而威流,无它故焉,由其道故也。古者帝尧之治天下也,盖杀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传曰:“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消。”此之谓也。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叨教王者之兵,设何道何行而可?
孙卿子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以是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故仁者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是以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德盛于此,施及四极。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恰是四国。”此之谓也。
兼幷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齐能幷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夺之。燕能幷齐,而不能凝也,故田单夺之。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整充足而趋赵,赵不能凝也,故秦夺之。故能幷之,而不能凝,则必夺;不能幷之,又不能凝其有,则必亡。能凝之,则必能幷之矣。得之则凝,兼幷无强。古者汤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无他故焉,能凝之也。故凝士以礼,凝民以政;礼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谓大凝。以守则固,以征则强,令行制止,王者之事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