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荀子》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3章 君道[第3页/共4页]

墙以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成不略知也。天下之变,境内之事,有弛易齵差者矣,而人主无由知之,则是拘胁蔽塞之端也。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人主之守司,如是其广也;此中不成以不知也,如是其危也。但是人主将何故知之?曰:便嬖摆布者,人主之以是窥远收众之流派牖向也,不成不早具也。故交主必将有便嬖摆布足信者,然后可。其知惠足使规物,其端诚足使定物,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人主不能不有游观安燕之时,则不得不有疾病物故之变焉。如是,国者,事物之至也如泉原,一物不该,乱之端也。故曰:人主不成以独也。卿相帮手,人主之基杖也,不成不早具也。故交主必将有卿相帮手足任者,然后可。其德音足以填抚百姓,其知虑足以应待万变,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四邻诸侯之相与,不成以不相接也,但是不必相亲也,故交主必将有足使喻志决疑于远方者,然后可。其辩论足以解烦,其知虑足以决疑,其齐断足以距难,不还秩,不反君,但是应薄扞患,足以持社稷,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故交主无便嬖摆布足信者,谓之闇;无卿相帮手足任使者,谓之独;所使于四邻诸侯者非其人,谓之孤;孤傲而晻,谓之危。国虽若存,古之人曰亡矣。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敬爱己,不成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为己用,为己死,不成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成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成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成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交主欲巩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或积蓄而得之者不世绝。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以天下之王公莫好之也,但是是子独好之;以天下之民莫为之也,但是是子独为之。好之者贫,为之者穷,但是是子犹将为之也,不为少顷辍焉。晓然独明于先王之以是得之,以是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边境,则国毕生无端。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二者无一焉而亡。诗曰:“介人维藩,大师为垣。”此之谓也。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