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旌旗[第2页/共3页]
之恺顿止了说话,转首望去――只见那人生得一副燕颔虎须之相,两道斑白的长眉之下,双眸精光内蕴。
直到与之恺带领的两万水军在123言情对峙时,扶桑人方才后知后觉,明白这回是白跑了这一趟……
而究竟证明,这话也正对了之恺的心机。
加上天子也多次密旨于吴仁邦,命他务必庇护好之恺,几次夸大必然要“安然无虞”……
但是正在这时,却有人吃紧上前陈述,说王淮在先前渡海时身染风疾,眼下正卧床不起。
当夜,一回了营帐,之恺便让吴仁邦调集全部南疆将士,当着世人的面,宣称志愿请缨与扶桑一战,将来存亡祸福,毫不牵涉吴仁邦;又在现场立字为证,咬破手指摁了血印。
朝廷军一获得此动静,当即商讨对策,最后几近分歧以为,应要先发制人――主动进犯首府南浦城的扶桑军队。
“我发起,由二殿下临时代替王淮,统领水军渡海,与我陆军在南浦城会师,共同抗敌!”
但是人群中俄然传来一声嘲笑。
之恺一去,严逸天然也要,除此以外,另有吴祯儿。
何况,现在的之恺,的的确确是人微言轻。不管在理与否,强词辩论都绝非是件功德,只会给人落下个逞强好胜、喜出风头的话柄。
方才的争论,吴仁邦听得很清楚,大家都有大家的事理。但是作为镇守南疆的最高主帅,如许事关成败的严峻决策,他需求谨慎考虑,毫不会草率的作出决定。
扶桑国最勇猛善战的主力尽数在此……
这一支扶桑军队,在海内素有水上善战之名,有战船五百余艘,兵力六万余人。
……
事发俄然,众将领都甚感错愕,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只听他缓缓道:“用兵本就该扬长避短。加林城阵势险阻保卫坚毅,若强行攻之,我军必会大量伤亡,战役也会旷日耐久。而南浦城倒是仇敌的巢穴,头子都会聚在那边,且以我军的气力,集合火力拿下,也并驳诘事。如此一来,管它甚么加林城,还不都是囊中之物么?”
之恺沉默的立在船头,盯着火线看了好一会儿。
“军中无戏言,殿下想好了么?”
此言似有几分事理,立即便引来很多拥戴者。
吴仁邦从将领中走出来,按本来的摆设,他将率陆军主力由陆路直袭南浦。只是现在,他筹算――先送之恺解缆。
―――
之恺在军中没有任何职务。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不过是一个犯了弊端被发配戍边的落魄皇子,黄口小儿,乳臭未干,连站在这里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正对峙不下时,一向沉默的之恺俄然上前两步,面向世人肃色道:“本日承蒙吴将兵力荐,我便也欣然领命。在此,我愿当着诸位的面,立下军令状,誓与两万水军将士共抵南浦。如若不能,任凭军法措置。”
他二话不说,当即就要赌咒,想了想,又找来人证、立下物证,当着吴仁邦的面,表示要完整撤销他的顾虑。
吴仁邦点头,复又叮咛道:“记着,你带的兵力并不太多,万一遇扶桑水军伏击,尽量制止正面交兵。”
他的来由是加林城易守难攻,万一不克,朝廷军将丧失惨痛。而首府南浦城,不但防备力量大大低于加林城,更是扶桑诸位初级将领堆积之处,是为“擒贼先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