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道域无疆何言寿[第1页/共3页]
常徵当即道:“我道家有二论,统统皆有定命,天命难违者,一也。我命由我不由天者,二也。”
玄真道:“我道家如何?”
“道不言寿。”玄真轻喃。
却听得那北条暴喝一声,回身之时已失了性命,其他二忍者亦然。
李煦宁一愣,一为此人之问,二为此人之声。顿了数息,回道:“为了脱存亡,证悟大道。”
“哦?”三人被勾起兴趣。
或谓,此警示人,莫着寿者相。善哉此解。世人乐寿,修行与俗反,故警而不言寿。此非为惧死,而为贵生。但若长生久视,永脱循环,其何寿之有乎?
玄真瞟其一眼,尽是搬些平常话,与照本宣科有何异也。随即道:“谈谈命之论。”
其声倒是深厚韵长,令得李煦宁愈起疑虑,欲以六通观之。
“神童,”李文华领云虎、杜墨二人上前,问道:“先前那人是谁?”
常徵正欲倒书袋,却被玄真如此打断,只得道:“儒家素有天命论,君权天授、存亡由命,繁华在天、不知命无觉得君子之说。而墨家却有非命论,倡导大家划一,以为人可藉本身之尽力窜改运气,故执有命者不仁,否定宿命之论。”
发觉至李煦宁行动,那人不慌不忙,口唇微动,直将周身掩了个遍,立时断了李煦宁那六通探查。随即挥手道:“还不退去?先前闹得如此,可有很多人正赶来此处。”说罢便化作青烟散去。
李煦宁并未言其他之事,于身前齐截圆,口诵圆光法咒:“琼轮光辉,全盈不亏。玄景澄彻,神扃启扉,中有高尊,琼冠羽衣,愿降灵气,赴我归期。”那人面庞立时现于圆光以内。
“未曾,”李煦宁先是一点头,再而笑道:“至于样貌,尚不知真假。”
“......”
“不知,先前以相人术观其面相,便觉有些许奇特,现在已有五分确信......”随即闪身拜别。
那人倒是风趣,这梅花重檐亭为取亮,其上铺了很多霓虹灯,直将那人映得色采缤然。如果换一个略通雷法之人,说不得得发挥一番。
李煦宁转首望时,只见那三丈开外的一梅花重檐亭顶雷公柱上,不知何时已多了一人影。
第二日一早,李煦宁便寻得玄真,与之略谈昨日所产生之事。
“道不言寿,”那人再瞅李煦宁一眼,继而道:“豕庞然于蚁而纤细于象,故高何尝不卑也;犬骄横于猫而惧悚于虎,故强何尝不弱也;铜光鲜于铁而暗淡于金,故高贵何尝不卑贱也。蜉蝣以朝生暮死为长年,故秋蝗何尝不寿也;冥灵以千载为春秋,故交虽百岁何尝不短折也。嗟乎!何故言寿?何寿之有?即使百岁犹短折焉,又何足怪乎九十、八十、七十、六十岁耶?
李煦宁道:“虽瞧不逼真,炼炁化神境应已踏入。”
而寻求之法,若以古时之分,大略可分五派:积善派、典范派、占验派、丹鼎派、符箓派。然今时因诸多启事多合流,均以金丹大道为求道之基,其他积善、典范、占验、符箓亦是修习,即我道门之法不该存于成见,诸多合修以期合道。”
那人着一身墨色长袍,李煦宁观其面相,额窄颏丰、颐边少鬓、面色赤燥,清楚一纯火形人面相。须知千人千年,万人万性,当真纯形之人颇少,多为兼形之人。虽存了些许疑虑,倒也并未穷究,李煦宁心下略作推断,出声道:“前辈来自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