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血唐莲》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四节 提携天恩[第1页/共4页]

”唐生走神半晌,李隆基大步走回殿上,安坐龙椅,口气严厉道:“李孟德接旨。”

李隆基长叹三声,双手平空搓碾着拇指指纹,转头对高力士说道:“吴王祎,西宁王仲,身为皇室,皆为忠勇,但有所分歧。仲静民以抚,有为而戍,十九年来,深得民气,名载一方,朕不忍孤负,是以破格卓拔唐生;祎乃军中柱石,声望矗立,又为朝廷立过赫赫军功,若无人从中调拨,朕何尝不想善始终焉?力士,你不胡涂,吴王与张说,九龄文臣走得靠近,若他们联手太子,文臣武将一齐向朕逼宫,到时候就算是朕,也无可何如。现在,朕调派唐生为副节度使,驻军东北,名为副使,实为警示,吴王若知朕的用心,自当有所收敛,授唐生治军兵法,断朝中朋党来往。”李隆基绕过躬身而侍的高力士,目光如剑,颚骨仰天说道:“他若不肯,朕也没法分身。”

“二十年前,朕与你父王有约,姚州之地,不领兵,不屯饷,不铸钱,只作朝廷中转金银铜铁之用,你父王效仿宰相张柬之政法,轻戍姚南,施以静抚,和通蛮汉,以安边疆。”李隆基走回唐生面前,将封存了十九年的一纸诏令交给唐生,哀叹道:“唐生,十九年来,你父王恪失职守,不负朕望,唉。姚州失守前旬日,据朕所知,王府当中丁不敷千,城中兵马尚不敷万,仓中粮饷不敷隔季,绢帛更是寥寥无几。”

唐生此次听得明白,天子这是要将国度重担拜托在本身肩上,赶快跪谢道:“万岁天恩,唐生永久不忘,臣明白了,臣明日马上解缆,前去军中报导。”

临行前,唐生头顶红缨,身负甲胄,骑马慢行,引世人来到邠王府门前。唐生跳马下来,走神时,肩甲之上不知何时落了几片乌黑的梨花瓣。唐生身子魁伟站在大门前十米开外,凝睇着彩绸高悬人潮涌动的邠王府,迟迟不肯入内。

长安城雨下三日,城中气候稍暖,雨雾不开,唐生单独前去父母地点陵墓,一身素麻,滴水不进守孝三日。第四日,长安城周边放晴,温暖宁人,唐生未加迟延,前去兵部领了官服官牒,清算好了行李,中午过后便要赶往火线赴职。

高力士一听,米粒大的汗珠湿了官服,跪地赔罪道:“臣有罪,请陛下惩罚。”

唐内行掌松开马缰,踏出一步,抬脚低头,将方才花瓣碾碎成泥,昂首间,唐生已是眼眶泛红。隔日便是邠王府的六十大寿,望着热烈庆寿的邠王府,唐生不由想起西宁王府,当初盛景,旧光阴辉,仍在泪水当中恍惚打转,唐生心中酸涩难忍,抱恨不舍,悲呛叹道:“我唐生还能有本日,全仗叔公所救,若不能扬眉吐气,重振昔日光辉,唐生无颜入这邠王府。”

“朕赐李孟德昭武校尉,加封河东节度副使兼巡官,旨到便可到任,不得有误,别的,赐李孟德专奏之权,每隔旬日,专奏军情,上参奏本,无需传阅兵部,直接交由左监门大将军高力士,递交于朕。”

李隆基哈欠过后,面露疲态,不悦道:“你倒是比朕算得清楚。”

“朕没有追赠你父王薨后爵位,恰是不肯激起南境士卒复仇怒焰,不但如此,朕还要加封六诏首级为王,重修旧好,叫他们替朕看管大唐南境。唐生,朕这么做,你可爱朕。”

未时未至,长安城中已是灰尘乱窜,闷风卷起。兴庆宫外,乌云始终不散,大朵大朵如山大小的黑云连在一起,阴笼一片,阳光勉勉强强穿过几个拳头大笑的透明洞穴,却始终照不到宫城空中堆积的雨水。兴庆殿外,值守的御林军强手如森,殿门紧闭不开,已近一个时候,从外望去,殿内一片幽黑,天子李隆基与西宁王之子李孟德仍在密谈当中。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