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23[第1页/共4页]
3.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颤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来宾言也,不知其仁也。”
3.18子曰:“事君尽礼,人觉得谄也。”
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何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1子曰:“为政以德,比方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9子曰:“吾与回言整天,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公冶长篇第五论语目次
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故别乎?”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罢了矣。”
5.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监仓当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平。”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成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故行之哉?”
2.12子曰:“君子不器。”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政篇第二论语目次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分歧科,古之道也。”
1.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热诚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