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3页/共3页]
可这赵逍却不普通,他是赵家二房的子孙,而这赵家二房说是一系,可现在却只要他单单一根独苗,若论起昌隆来,怕是连红珠姑父赵良那落魄的七房也不如。但这么小我,倒是通安高低稍一提起,都能想起来的。
红珠一看都半下午了,晓得背面不会有甚么客人了,即便另有,少她一个约莫也无妨事,便跟李氏说:“娘,我去食铺一趟。”
恐怕这时候姜氏才真真明白过来,她这真是跟赵家做上亲戚了。
当年大家都说,过个二三十年,这通安又会多一个闻名流间的大儒了。可惜,天不假年,约莫十五六年前,赵黎往城外余县旅游,因着雨后山路湿滑,一脚踏空……就这么去了。
一忙起来,连晚餐也是待在食铺里胡乱垫了些,等清算得差未几了,红珠跟程文涵归去时天气早暗透了。李二舅不放心,只好跟着出来送了他们姐弟俩一回。到朱家时,还未排闼李氏就满脸焦心肠开了门,红珠虽讪讪告饶,但到底还是被李氏抱怨了两句。
宜山先生偶尔间得知了这事,心间又是赞美叹服又是哀痛感慨……他不是没有游移过,但最后见赵逍一如以往,便也不提了。但厥后虽不令赵逍读书,可也不拘着他跟着他。十多年来,祖孙俩起卧一处,赵逍跟在宜山先生身边,磨墨铺纸、读书复书的小事没少做,也见多了宜山先生与同好朋友论文颂诗,虽没小我句句去点拨他,可就是这般,他也成了文人丁中鼓吹的聪明才子。
当年宜山先生见此,也是哀思欲绝,毕竟他脾气萧洒些,亲身接了侄儿赵黎去扶养。当时宜山先生已然歇了当官的心机,在家中修了一座静思居,读书作诗过上了闲适日子。赵黎天生聪明聪明,宜山先生养了他以后,一见他便想起早逝的弟弟,禁不住往他身上倾泻心力,经心教诲。
周姐姐便笑着告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