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3页/共3页]
“我和文涵一道送去宿舍里了,转头让他们好生分一分。”
李氏道:“如果知根知底也还成。”
“可不是么,人总这么得陇望蜀的,不赢利想赢利,赢利了又想安逸呢。”钟氏笑叹了一声,又道:“方才古大娘颠末出去讲了几句,说县衙前放榜发案了,朱伯修考了二十九名。”
红珠一想便提了个主张,“这回倒罢了,我瞧二舅娘也有让二舅上山看看南兴哥的意义,也就让二舅去了。过两日我去寻个熟谙的车夫,与他先说好了报答,今后接送文涵都托给他。”
钟氏抱怨,“那天过来恐吓了我们一通,还说甚么有动静会奉告、让我们有事还能找他去……现在就这么个模样,可别想了。”
又闲谈一会儿,李氏和红珠便往朱家去。
钟氏提及来,不免暴露几分担忧,“说是那蜜斯的病情有了转机,可到底如何我们也不晓得,莫不是这病难治,知县夫人想着做善事给闺女积福分?”
钟氏道:“你此人尽会说些绝望的话,人正欢畅呢。”
李二舅喝了口水,“都好,我到时他们上课呢,我让文涵出来奉告南兴一声,等歇息时他们才出来,我也不好担搁他学习,说了两句话又让他归去了。”
钟氏想了想,也点点头,又自嘲道:“比安娘倒罢了,我们是差不来多少。倒是红珠,我承认是比不得的。”
李氏便说:“许是忙得很呢,这两日我也没见他归家去。”
“今儿你们可得回朱家去瞧瞧了。”钟氏说。
红珠笑,“这就担忧他忘了娘了。”
“他不来才是好呢。”李二舅也说钟氏,“现在你是比安娘都不如了,安娘都不担忧,你倒好,听到点儿甚么坐立不安的。”
就红珠晓得的,他们这大椿坊和二椿坊就有那么五六个抱病的。这数虽不甚多,但从短短几日得一样的病上来讲,也不算少了。有些人听了惶然,筹议着这病短长得躲出去,也有平静的人说没大事,旁人传话不过是扰乱民气。
朱老太太见有人搭腔,虽说是李氏这么个向来不懂说话的,也不由得更加说得畅快。
红珠想了想也明白过来,病症的事百姓们是有担忧的,但到底忙活生存更加首要。南城这儿的人多是做些小买卖的费事人家,手上活计一停支出就停,日子过的紧巴巴得很,哪能说听着点儿病症的风声就躲家中不出门呢。如有这闲情去担忧,还不如多干点活,多挣点儿钱,真有那么个万平抱病了,也有钱银看病,吃上些补身的汤药。
第二日一早程文涵要上山,李氏趁夙起来给他做了两大盒酥饼,说是让他带去送给先生和同窗们。天还黑着,李二舅就提了大包小包来接了程文涵,两人出门去了。
钟氏又问:“带去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