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页/共4页]
钟氏约莫晓得她对贺鸣衡的观点,便又添一句,“若你乐意,贺鸣衡那儿我去说,准话不敢给,只万事好商好量的,总能办得安妥些,不叫旁人听到风声也不叫两家难堪,这些都有我呢。”
李氏倒真没想过贺鸣衡此人,到底他是十8、九的人了,跟红珠可差了五六岁呢。且贺鸣衡身上是有差事忙活的,又是惯常在衙门表里走动的人,李氏见多了他成熟慎重的模样,公门中人也多有威望,李氏可半点不感觉他是个没立室的少年,更没感觉自家还能招他做半子……
这话也模糊有些锋芒了,就算是李家情愿,也看红珠能不能看上。李家抉剔,程家也不是上赶着。
但钟氏既是这么个态度,又时不时暴露来点意义,三番两回下来,是个明眼人都晓得了秘闻。
钟氏提及李南兴,说儿子心气高,她不想委曲了儿子,也愿支撑儿子去求长进,又提起让他当真读几年书……这心气高又求长进的,又得当真读书的,天然是不想悠长屈就通安这小处所,也不肯早早定下既没家世又没资财的程家了。
那能不能长进、有没有功名,他感觉这是求不来的,毕竟另有运道在呢。可此人认不认字、念没念过书就分歧了。他家半子最好是稍有些才学的,如许跟他翁婿相得,跟他闺女也能琴瑟调和。
李氏闻言又怕她太热情,早早去摸索贺鸣衡,不由心急道:“这事没个准,嫂子可千万别暴露来,添了话柄。”
程家三人日子宽裕,又多受李二舅一家的照顾,李氏心中不由感念,也因着两家靠近着,李氏也对李南兴多看重了几分。
只要一样事情贰内心有些计算,闺女自幼被他抱在手上,跟着他读书练字的,早学了很多诗书在肚里,便是称不得一声才女,也是聪慧出众得很。若转头找个了半子目不识丁的,岂不是还委曲了。
厥后李二舅在李氏面前提起自家儿子的婚事,因着程家守孝,话也不好说得明白,不过他本就是个直白的,多次赞过红珠无能,又说若能得此佳妇,心愿足矣。
这话倒说得至心实意的,李氏不免迷惑地看着她。
现在程桂棠去了,李氏为了不孤负丈夫当年那片心,且她也是心疼闺女,对红珠的婚事只要更上心的。她对丈夫的话都记得牢,也想着给红珠找个读书人。
现在过了个年,红珠又除了丧,这年事开端相看人家是正当时。这事不必钟氏来提,李氏也明白。
红珠点头,微浅笑了,面上和弟弟打趣,内心却不免也在想着钟氏的话,考虑着贺鸣衡此人。
通安城南这边的女人家,大多都是及笄以后就论嫁结婚,最晚也拖不过十七八去。那讲究些的大户人家,更是从女人满了十岁起,长辈们就领着女人往亲朋家中寒暄,一为显现吾家有女初长成,二也是暗中相看合适的人家。
钟氏待李氏和红珠还是很好,很多事也一心帮着他们想着他们,但却早拘了李南兴在家里读书,不再让他在程家人前露面。且一旦李二舅在旁人面前偶尔提起两个小辈时,她或是寻个事儿岔开,或是用言语恍惚敷衍,老是不往上接话。
钟氏向来要强,不比平常妇人,但李家大事上还是李二舅拿主张,他认定的事,钟氏也不好倔强地违背丈夫的意义。但她内心不肯意,李二舅一时也劝不当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