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风(完)[第2页/共5页]
谢南柯便道:“早些年听闻此处还是繁华热烈的,玉山上是皇家行宫,平常百姓上不去,可这山下也多有美景,到了春夏游人如织,直到十五年前的瑶华之乱。”
戚浔想了想,“是尤侍郎?”
开门进院,系马,院子逼仄狭小,空荡荡的也无景观,待进了上房,屋内多日未烧地龙,更是冷的冰洞穴普通。
戚浔是见过刑部侍郎的,可没想到周蔚点头,“不不不,尤侍郎另调别用了,刑部侍郎换人了——”
“在祈然那。”
戚浔脚下方向一转往东边馆舍去, 又囫囵不清的道:“世子早就想回京了,走便走了,归正今后我们也不打照面了。”
第二日早间飘了雪,便走的更慢,幸而都城西北的玉山下另有一处官驿,此处官驿狭小,亦多为换马之用,他们挤着入住,到也比睡在马车上强。
宋怀瑾俄然咳嗽了几声,他转眸看向他们这一桌,“用饭就用饭,好好的嚼这些舌根,这些事也是容你们胡说的?”言毕又对吴涵几人笑笑,“底下人不懂事,让大师见怪了。”
驿站狭小的厅堂里摆了两桌,宋怀瑾、吴涵几个主官坐一桌,剩下的差役都挤在另一桌上,他说完这话,桌上的笑谈忽的一静,谢南柯望着他,“你不知这玉山的事?”
周蔚切了一声,摸了摸差点撞上门板的鼻尖,回身走了。
“二皇子的死和当年的四殿下有关,四殿下为陆贵妃所出,在他身后帮手的,有他外祖父安国大将军,另有他的姨丈长肃侯宁樾,另有他的教员,当年的永信侯卫旸,这三家子结合起来,想害死二殿下搀扶四殿下做储君。”
案子查出本相,厥后的法度便用不上仵作,戚浔每日去衙门应卯,所幸年前也未有新案子送来,到腊月二十九这日,芙蓉驿这桩案子完整有了定论。
直到戌时过半,宋怀瑾才一口气给了戚浔三日大假,戚浔欢畅的谢了恩,出门翻身上马,趁着初临的夜色,在一起阑珊灯火里回了城西安宁坊的戚宅。
宋怀瑾连连应是,又瞪了谢南柯几人一眼,谢南柯赶紧收声用饭,再也不敢说了,直等几位主官用饭完分开了厅堂,周蔚忍不住拉着谢南柯问:“这案子当年不是了了?太后和忠国公府怎还在究查?”
“当年二皇子殿下乃是孙皇后嫡出,本要被立为太子的,他一死,天然让先帝爷大怒,当时高品阶的朝官们都在,先帝爷立即封了玉山,让三法司彻查,彻查后,却掀起了都城里的腥风血雨。”
戚浔一边吃饼一边问:“少卿大人呢?”
祈然重伤未愈,可建章帝大怒,三法司天然不会给他养伤的时候,人还是往北去,路上酷寒可想而知。
周蔚一见果然有故事,还和皇家有关,立时竖起了耳朵,“瑶华之乱是甚么?”
一人独居也无事可干,她虽得了宋怀瑾赏识,却也不敢草率,只歇养了两日,第三日一早便又回了衙门,时至年关,衙门里世人都在忙活,待一问,便知祈然在大理寺地牢里交代了,她心底微松,又在衙门里做些打杂的活儿。
一江风(完)
戚浔摇了点头,与周蔚一同去了值房,这几日衙门里安逸,也不见宋怀瑾人在那边,戚浔便帮着文吏们整齐去岁的公案文书,主簿和文吏们早与她熟悉,而她次次帮手,世人对她更非常爱好,平凡人不得入的文书库房也不限她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