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万法归一[第1页/共3页]
伏灵沉默了半晌,哼道:“林一或无歹意,只怪有人不自量力!”她撩起一丝银发,冲着远方摇了点头,调侃道:“凌道乃是急功好利之徒,倒也有情可原。谁猜想天弃、天宁也按捺不住了,而彻悟那九转境地,何其难也!”
天宁看向远方,抚须说道:“你请教返来,便欲闭关,应当收成匪浅,不知又成算多少……”
这洞府位于半山腰,甚为的粗陋,仿佛与四周的萧瑟与寂聊融为一体,看起来毫不起眼。
天宁稍稍失神,自语道:“愚兄境地完善,有愧啊!总觉得以道为常,以法为本……”其两眼中精光一闪,蓦地道:“是了!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非由人。一元初始,万法归一……”他信手将玉简投向远方,回身就走:“愚兄去也!”
所谓的洞府,3、五丈大小,一个充满禁制的山洞罢了。
修至洞天美满今后,如果没有九厄之劫的征象,那么修为境地便将永久停滞原地而寸步不前。一旦天劫来临,如何度厄证道仍然无从晓得。而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在玉简中皆未曾提及,不能不让天宁感到有些猜疑。
有道是,万般皆有法,修行在小我。而道不传非人,法不传六耳,更是一种仙家默许的端方。即便同门的师兄弟,在修炼的时候也不能互通有无。而林一却将无数人存亡争夺的不传之秘安然分享,如此胸怀、气度实在有异于凡人。也难怪天弃有所感慨,正因境地促狭而忘了六合忘我的事理。倘若大家敝帚自珍,终究只能道法沦丧而仙途式微。
一道光芒划过半空,玉简在九天峰上轰然炸开。
……
鬼夜也是摇了点头,叹道:“与其这般徒劳无益,倒不如闭关苦修,或有机遇顿悟,也何尝不能呢……”他是不想在峰顶守着一元碑闲坐下去,唯恐错失了良机。天宁、天弃与凌道都走了,岳凡与台安也走了,再担搁下去,只能被曾经的火伴远远甩在身后。时不我待,还是苦修要紧!
天宁似有感到,自言自语:“所言不差,之所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他得空多说,举起玉简,迷惑道:“这此中的九种境地,便是度厄之法?真假定何,有无详细所指,或是相干法门……?”
天弃甩动着披肩的乱发,剑眉下一张结实的脸颊上带着感慨的神采,道:“你我的胸怀气度,并不比林一缺少半分。只当是天道为私,方才无知昏聩……”
数百里以外,便是那道万丈岑岭,并且有了名字,九天峰。此名为世人商讨后所取,不但意味着结界中最高的山岳,另有为九天之行立碑记事的寄意。当然,峰顶上的那块一元碑,更加九天峰增加了几分雄浑气势。
记得有人说过,每小我都是一片叶子。有荷破月残,有秋风荻黄,有新春碧翠,有风落逐尘。而他则是一叶浮萍!试问,在这浩大无垠的六合间,谁不是如此的纤细而又无法呢……
一元碑前,远近坐着十位修士。居前的是伏灵,以及鬼日、鬼夜、岳凡与台安;稍后的则是五位洞天中期的魔修,代元子、史平子、白元子以外,余下的两位名叫仲玄、仲昊。
伏灵持续经验道:“纵如玄霄皇尊与蛟季皇尊之强大,终究都难逃九厄之劫而魂飞魄散。莫非以他凌道、天弃与天宁、岳凡的境地修为,便能有所幸运?尔等小辈更是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