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第1页/共3页]
铁镜心朗声说道:“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胜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这是孙子兵法中攻谋篇所讲的法例。意义是说,有十倍上风的兵力就包抄仇敌,有五倍上风的兵力就打击仇敌,只要一倍上风的兵力就要分离仇敌,同仇敌兵力相称就要能克服他,比仇敌兵力少就要能撤退,比仇敌军队弱就要能制止决斗。孙子兵法,那是绝对没有错的。”义兵的头子听得莫名其妙,大师都瞧着铁镜心,不懂他何故在军情告急之时,竟然另有闲心“背书”?有人低声说道:“咦,到底是读书人,背得如许熟。”有人低声问道:“谁的孙子,有多大年纪?为甚么孙子讲的话就没有错?那么老子讲的话岂不是更没有错了。”声音抬高,铁镜心未能听到,赵安然耳目多么活络,倒是照单全收,几乎笑出声来。
自此,赵安然便在义兵驻地当中暂歇。他身为武林高人,又是远道前来助战,义兵高低固然都是粗暴男人,但对赵安然却都是尊敬非常。专门为他搭了一座新帐篷居住。在营地当中见到赵安然,一个个亦是恭谨有礼。赵安然适来无事,便自旁观义兵每日操演,但见一众义兵固然卤莽,排兵布阵倒是井井有条,军纪也非常严明,心下暗自佩服。要知叶宗留乃是矿工出身,不但未曾学习过兵法,连文墨也只是精通罢了。只是凭着昔日矿工头领的经历,就能将本是乌合之众的义兵清算成现在这个模样,其魁首之能已经可谓奇才了。
两日无事,第三日头上,赵安然正在林中闲坐,小六子仓促赶来叫道:“道长,叶大哥请你同去中军帐议事。”小六子便是赵安然初到那日所见的少年,父母都是台州本地渔家,倭寇为祸台州,小六子的父母皆被倭寇所害,只要小六子一人逃脱,孤苦无依,投奔到叶宗留的义兵当中,叶宗留见他固然年小力弱,却也聪明聪明,留他在营中担负传讯职务。
叶宗留固然按兵不动,但每日都派有探子下山刺探军情,这日探子返来报导:倭寇大肆来攻,兵分三路,现在已到了山脚了。叶宗留非常平静,道:“仇敌爬上山来,起码也得半日,我们先看看仇敌来势,再筹议如何对付吧。”请铁镜心、赵安然划一上最岑岭了望敌情。铁镜心用心矫饰本领,尽力发挥轻功,半晌之间,就登上峰顶,赵安然偶然与他争锋,只是一起紧随,叶宗留也竟然能够亦步亦趋,和铁、赵二人几近同时达到,涓滴不见面红气喘,铁镜心悄悄佩服,把轻视他的表情去了几分。
提及这铁镜心来,也是个妥妥的悲剧,本来出身王谢,本身容颜姣美,武功不凡,学问赅博,好端端一小我生赢家,只可惜不幸沦为男配,完整成为男主叶成林的背景板和参照物。男主胸怀天下,舍己为人,男配天然就只能小肚鸡肠,自擅自利;男主大智如愚,谦逊有礼,男配自作聪明,傲慢高傲;男主威武不平,铁骨铮铮,男配卑躬屈节,低声下气;到了最后末端处,的确就是一无是处的代名词,劣根性的调个人。还好梁老心慈手软,最后给安排了个隐退的龙套结局,如果落到当代大神笔下,十有**的结局是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三七中文 )
铁镜心并不睬会世人窃保私语,仍然高谈阔论道:“现在倭寇攻山的总兵力比我们大很多,若然我们也分兵抵挡,那是必败无疑的了。但倭寇西路的兵力亏弱,我们若把兵力都集合起来对他的西路,能够比他多出一倍,便可用到孙子兵法上倍则分之的事理了。我说我们先集合尽力,便能够敏捷毁灭倭寇的西路人马,然后趁着这股气势再尽力打他的东路,他的东路兵力约莫和我们相称,我们士气在他们之上,便能够用孙子兵法上‘敌则胜之’的事理将他打败。东西两路一灭,只剩北路天然搞不出甚么风波来。”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虽是纸上谈兵,却也有几分大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