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章 江临有子余三斤[第1页/共3页]
“嘿,都日上三竿了,你不也往上赶趟。”
蝼蚁尚且偷生,对于任何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来讲,这类欲望并不过分,但对于余三斤而言,这个欲望几成期望。
江临镇本来只是一个世俗小镇,没有喧哗,与世无争,千百年来一如郧仙河岸那乌黑的石山,非常沉默。
四周的郎中都看遍了,但都看不出个端倪来。为了给余三斤治病,这一家子过得不成谓不艰苦,家徒四壁不说,自家长年捕鱼,但一年到头来,除了几个节日和白天卖剩的,这家子连一尾杂鱼都舍不得本身吃。即便如此宽裕,但相对于余三斤那不菲的诊金和高贵的补品而言,仍然只是杯水车薪。十几年下来,家里已经负债累累。
三月的凌晨,天清日朗,温和的东风吹过江临镇,穿过大街冷巷,拂过檐台岸柳,卷起落叶花絮,震惊碧浪粼粼。这风带着舒畅,弥漫着百姓人家对糊口的热忱,世俗之人信奉传说,但却离传说很远,仓促百年,白驹过隙,谁又能说,这庸碌的凡尘没有风景?
如同大海捞针般,爷孙俩在郧仙河周遭百里水域驰驱着,璎鱼没有捞着,但余三斤那一手鱼网撒得是干脆利落,放网、抖网、喂饵、引鱼、收网……每道环节都精干非常,连打了几十年渔的余得水都悄悄对他赞美不已。
为了搜刮璎鱼,江临镇三百里外的修真门派神门宗,曾颁下布告:凡献呈璎鱼一尾,便可送一人入宗修行。
“要我说,这璎鱼就算捞着,咱老百姓也护不住,别忘了十年前老唐家的悲剧,就为了那鱼,百口十几口人硬是被人灭了门。”
天下人素闻璎鱼隽誉,却不知璎鱼难求,江临渔家何止百户,但真正捕获过璎鱼的人倒是极少,离得比来的捕获记录,已有十年之久。
闻知行脚僧能看出孩子病根,余得水、余铁船和林氏,齐齐跪在地上,苦苦要求那和尚,恳请和尚收余三斤为弟子,教他续命玄法。
熟谙余三斤的人都晓得,这孩子机警,到处透着早熟,十四岁的个头不高,乃至有些肥大,但一双灵动的眼睛却抖擞出非常的睿智,私塾没上几天,但几近把该认的字都认全了,一手算盘更是拨拉得行云流水,江临镇的同龄人无不平他,当之无愧的孩子王。
和尚的话固然断交,但对余三斤一家来讲,无异于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灯光固然微小,毕竟另有亮光。
自十岁开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除了暴风暴雨残虐,这爷孙俩是一天都没有落下出船。
……
……
如此一来,璎鱼更是炙手可热。本地人趋之若鹜,外埠人更是一拥而入,收成璎鱼者仍旧只是凤毛麟角,但却形成了江临镇渔民人多为患,大肆捕鱼之下,可谓涸泽而渔,渔民餬口愈发艰巨,百姓苦不堪言。
“这话说得实在,你看眼下江临镇占有了多少权贵权势?大伙的眼都盯紧了郧仙河,稍有动静底子瞒不住,不说你可否捕获,就算捕到了,人家出高价逼你卖,不卖的话,豪情又得上演一出唐家悲剧。”
如果非要说江临镇有甚么亮点,那就是这里出产一种怪鱼,鱼目颀长,鱼鳍透明,长不过一尺,通体晶莹泛绿,鱼身扁平若树叶,被本地人称之为璎鱼。这类鱼怪就怪在,只要江临镇周遭百里内的郧仙河水域才有,肉质极其鲜美,入口即化,素有延年益寿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