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恩服之术[第1页/共3页]
十一娘很有些迷惑:“我也曾经传闻,各州县都有设学,虽退学者多为大户后辈,也不限于布衣,凡是有那志愿,又能通过州县小试,不是没有成为生员机遇,虽说现在不比重前,布衣后辈通过科举入仕难之又难,但征为吏员尚也能够,总归是条前程。”
十一娘还是裴五娘时,自以为比浅显闺秀晓得很多民情政务,但是却真不晓得这些细藐末节,她只看着身边就算仆婢也都会写算,还觉得浅显百姓起码也能识字,只不过未习经史律法,也不会诗赋罢了,哪曾料竟是这般风景?
这话倒也不是十一娘离开实际,大周颇重文教,周太宗当年命令于州县设置书院,不但针对各地大户,特别医学、律学、算学等科,退学门槛颇低,不乏布衣后辈,虽布衣出身的生员鲜少能试举高中,但也不是绝对,比如高宗时,便有一布衣出身的生员进士落第,厥后乃至拜相!
就说先帝德宗朝,官制已然腐坏,试举拜托之风剧涨,但是也有个贫寒农户出身者,入州学习律法,一步步升迁,竟然官至刑部司郎中,可惜六十而卒,不然大有但愿升任侍郎。当然,这也是因为主管司法一类官职为清贵世家所鄙,王谢后辈多不肯任判案审断一类职务,是以才会被贫微出身“拣漏”。
见碧奴因这话略有错愕,十一娘赶紧握住了她的手:“我上回听薛六哥提道一句,要为昭儿找个僮子,突就想到你有回提及你阿弟力量大,虽未经正式学习,便宜竹箭便能猎到野兔,来京后颠末管事传授,这时也会写算,我是想着,莫如我与薛六哥说一声,便让你弟弟为昭儿僮子,一来他年事要比昭儿较长,不至于放纵昭儿调皮,再者力量大筋骨好,若得训导,将来可为昭儿武卫,跟着昭儿进学,文识上天然不愁长进,如何也比留在庄上强,卖身之事你也莫愁,我信得过你,当然就信得过你弟弟,不在那张身契。”
十一娘不由发笑:“我本来还觉得你虽生于贫寒却不甘认命呢,筹算着让你弟弟走科举之途,是以才对峙不让他沦落为奴籍。”
碧奴又再点头:“不怕小娘子笑话,婢子在卖身为奴前,连卷书轴都未曾亲眼得见过呢,厥后进了柳宅,才晓得书卷长甚么模样,不说其他,光是装裱,就得好几万钱,足以抵一家四口这辈子花耗了,婢子曾居村曲,有户相对也算敷裕,家中不过有册经折装之佛经,就视为传家宝般世代相传,厥后因为保管不当,书上笔迹恍惚得看都看不清,那户人家也当祖宗般供着,因为家有一书,平常在浅显农夫面前都是举头挺胸,厥后那场洪涝,户主连子孙都不救,冒死将那册佛经抢救下来。”
这话让碧奴大是羞窘,忍不停止上就加了几分力道。
做为姑姑,十一娘当然不肯意让薛昭牵涉进阴云诡谲,但是情势如此,她无能做到将京兆裴这独一骨肉完整置于安然地步,眼下也只要极力为薛昭培植臂助,希冀着将来但有万一,薛昭身边起码有个能为他出世入死的厚交。
傅媪是十一娘乳母,她的儿子现在也是柳府之仆,论来婚嫁不能自主,但是如傅媪普通职位的仆妪,总会得主家更多照顾,普通都会允准婚配,是以十一娘只是问道:“依你所见,这门婚事可算安妥?”
哪知碧奴竟然完整不作此想,听了十一娘的话后竟然笑了出来:“哪有这么轻易,州学县学虽有,但是据婢子所知,得入者不说满是衣冠户,起码也得家道殷实,不然即便有那机遇通过退学试,衣食倒还不算甚么,那些纸墨笔砚一年耗废就能让人焦头烂额,更不说穷户之家,底子不成能会有书卷,往上数个祖宗八代都找不出个识字人,子侄不成能天生识字,但大字不识者,又怎能通过退学试?也只要万中之一因机遇偶合能得朱紫指教,虽出身贫寒才得入仕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