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第1页/共3页]
简朴来讲,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政策不是伶仃的,是受全天下其他处所影响的。这一点很多小说没有提及到,比如俄国的远东政策要连络欧洲局势,不是一成稳定的。
但现在咨询下来,感受不太悲观,创作环境愈发峻厉了。起点也有本身的难处,树大招风,被人盯着告发,有些乃至是同业,搞一刀切能够了解。
第二点意味着去产业化,财产转移。但也有要求,“殖民地”投资不能与“宗主国”合作,之前是钢铁、兵工、化工、机器等,现在是大飞机、芯片、生物医药等。
不知不觉,本书连载三年,终究完本了。
清朝前中期?或者别的朝代?
就到这吧,等候下次再见。
第二本就是《晚唐浮生》了,590万字,完本时均订一万多一点,是庞大的进步了,再次感激读者们的支撑。
大抵是日俄战役前后,从配角导演的横滨正金银行欺骗案开端,地点在东北。
当然,如果你们真保举,艹,我也不是不能顶着压力上。
如何说呢,应当还是有闪光点的吧。
读者能够在章说留言,我看看大师喜好甚么期间,我好去买书研讨。
帆海、殖民、贸易、战役、交际,花了大篇幅,对天下运转的本质、殖民的本质有过较详细的描述,放到现在,内里很多东西仍然是建立的。
并且,这是和《晚唐浮生》完整分歧的范例――
这是我第二本书了。
实在我本来想写清末的,但之前传闻1911年今后不能写,厥后又传闻时候提早了,1901年今后都不能写――实在我没弄清楚1901年有啥特别的。
从中国东北这个狠恶比赛的疆场,扩大到天下,再连络全天下大背景。
第一本书纯粹是兴趣,第一个月稿费200元,最后404时均订2000多,佳构都没到,算上我在公家号上连载的,能够靠近1100万字。
“……我们另有一个由本钱经济形成的题目,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活动的利润逐步积累起来,构成了巨额的储备。并且限于成年劳动力和物质的不敷,这些本钱要停止无益可图的本土投资碰到了困难,以是我们在外洋不但要找到消耗市场,并且必须找到能阐扬本钱感化的市常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类火急的需求会加强我们这个国度对于不发财地区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上的侵犯性,但这又有甚么干系呢?开辟新地盘、征服新的殖民地,好久以来就是我们国度的惯常政策,我们当然优先开辟海内未开辟的荒地,但对于有严峻经济代价或计谋代价的地区,仍然要或多或少地停止本钱上的投入。”
以是,最好还是别写了。
好了,言归正传,第四次感激读者们的支撑。
写流量希少的冷门期间,成绩超越热点期间,我内心爽蔼―第三次感激读者老爷的支撑。 呃,冷门期间最好别保举元末埃如果我真写了,多数被骂成狗。
在此对各位读者表示竭诚的感激。
之前有个说法,三国、盛唐、明末,是三个自带流量的汗青期间。你写其他时候段,获得一样的成绩,要支出更大的尽力,要有更高的写作程度。
我的筹算是,格式写大一点,就像我第一本书一样。
再比如,配角穿越了,胡蝶效应了,察罕没死,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