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防御体系[第1页/共3页]
这十几个县,都是关东移民能够适应的海拔高度,又有大量河谷平原,泥土肥饶,确切能够大力生长。
“河州不拿在手中可惜了,建议出兵取之。河、临二州在手,鄯州似也可取,其他诸州,暂可结好,有暇再取。”赵光逢说道。
在他看来,这个伏弗陵氏甚是可爱,对唐人也非常严格,不杀此贼,今后渭、临二州将永无宁日。
“狄道县,当留一军,兼管北至长城堡、南至大来谷一线。”
狄道又是一个很首要的交通节点,今后向北,沿平坦的洮水河谷,超出沃干岭,总里程一百九十里至兰州理所五泉县。
“大帅贤明。”陈、赵二人齐声说道。
“大帅,是否给杨批示命令,南攻岷州?伏弗陵氏,一贯桀骜,且自视甚高,不趁着雄师在此,一鼓作气南下。今后再攻,又要大动兵戈。”赵光逢俄然说道。
“西夷虺蜴(huǐ yì)攸居,积年贡赋不入,有司羞之。今则化被齐民,便为善地。”夜晚的大营内,邵立德还在通读国朝以来的各种文献。
河、临二州的吐蕃,在兰州城外蒙受重创,大将眉古悉阵亡,逃归去的不过两千余人。按现在的情势,他们必定是不敢打了,本身派人去招降,如果只满足于大要光复失地,那么胜利的能够性极大。但若想实际节制河、临五县,统统遵循汉地州县统治,本地的吐蕃又一定情愿了,这触及到处所权力落在谁手中的题目。
就像狄道县的驻军,如果吐蕃犯境,很大能够经大来谷,因为这里最适合屯驻雄师,处理饮水、樵采、牧草等多方面的困难。以是平时要在这里筑寨,寨子里的守军归狄道镇将统领。同理,狄道以北三十余里的长城堡也得驻军,如有警,当派兵往救。
“大帅,若尽派衙军戍守,当然破钞极大。为今之计,当广布屯田军,且耕且战。”陈诚、赵光逢二人似是早有对策,一齐建议道。
那灵州分到的人丁就要少了,邵立德感喟。
“大帅,西边的鄯、廓二州,南边的岷、洮、叠、宕等州先非论,河、临二州必须取下。”陈诚让人拿过来一幅舆图,说道:“本日收到军报,东南路诸军已霸占大来谷吐蕃盗窟,杀敌千余,至此,打通了前去临、河二州的驿道。国朝初年,从长安往西域,渭水道乃重中之重,渭州既已握在手中,河、临二州不取,便是条断头路,意义大减。”
“二位真是好大的胃口。”邵立德笑道:“河陇诸州,陷蕃百余年,民情庞大。刚才某一向在想,该节制哪些要点,又该派驻多少雄师。想不到二位胃口如此之大,这是要某将定难军理所也搬过来么?”
“人家那是应募衙军的,安肯当屯田兵?”
“平夷守捉城,在凤林县与河州之间,挡通衢通道,亦得置一军。”
“去河南募兵。”
陈诚、赵光逢二人很快便至,大帅常常请他们二人一起用饭,这是正视,是恩宠。
普通而言,读这类文献都很古板,但偶然也能找到些乐子,比如这段。
从渭州渭源县西出,沿着鸟鼠山北麓的河谷驿道,一百里可至临州狄道县。
“天然是要招降的。”邵立德点头道:“能招便招,也好减少一点伤亡。不过吐蕃人一定断念啊,他们所想的投降,能够是统统还是,只不过大要臣服于某罢了。但某所求者,派官、驻军、收税,吐蕃人一定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