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1页/共3页]
“不贵多,贵在精,贵在合情意。”陈诚笑道:“查抄三界寺所获僧产中,有一件银鎏金龟负,盛放酒令筹的。听闻折老将军好酒,常常与部众饮宴斗酒,此物正合适也。”
三木和尚持续说:“大中年间,敝寺尚缴进贡赋,钱帛、粟米、麻布、柴草、马料多少。然近二十年来,法纪废弛,三界寺已不缴赋久矣。三百户庄客,亦不给朝廷输进贡赋,只向敝寺缴租。另者,敝寺还生放课钱,令部曲擒捉负债之人,绷吊拷讯,过于官法,所获极丰,此占到三界寺六成进项。上百僧众,大部居于寺外,有田宅牛羊,乃至另有妻妾后代,作威作福,不畏宪章,数十年已矣。”
“那便照此办理吧。”邵立德挥手道:“金银器需几件?”
宋乐听闻后有些迟疑,感觉干这事对主公名声有些毛病。
“田从何来?”
“使君,绥州贫困,户口不丰,即便查抄寺院,所得只够给几十户军士家眷发田,最多不过百户,何必呢?”
范河、三木二人分开后,邵立德叮咛亲兵煮茶,二人坐下来聊闲事。
宋乐走后,邵立德又找来了几近成了他私家秘书角色的陈诚,让他帮手写一份礼单。夏州的蒋书记已经遣人来知会过了,让邵立德尽快去一趟麟州,见见折宗本。邵立德心领神会,因而找来陈诚,合计下需求筹办哪些东西。
没想到武宗年间灭过佛,这才几十年吧,寺庙香火竟然又如此鼎盛起来,不得不说其生命力之固执。
“好教宋别驾晓得,三界寺运营数十年,今有良田百顷,庄客、部曲近三百户。大理河边有水碾一座,龙泉、大斌二县铺店四家,城南有果园数亩、牛坊一间。州西三里亦有别业一座,馆舍浩繁、修竹茂树,向为寺主、上座等僧众安息、理佛之所。敝寺亦占地数十亩,寺内有石碾、油坊、菜畦、果园等。”
此时和尚自称“贫道”或“贫僧”,前者能够还更风行一些。
“使君,前面还会有多少军士迁徙家人过来?”宋乐问道。这个家不好当啊,穷得叮当响,还得为大头兵们的吃喝拉撒筹划,直让人故意力交瘁的感受。
宋乐无语。军头不是好当的,军士们也不会接管乞丐般的糊口,不然他们就会杀将造反。自家主公急着开渠灌田,还不是为了增加农田数量,好让军士们结婚后有糊口保障?靠一小我的粮赐能够让百口六口人吃饱饭,靠钱帛犒赏能够让他们糊口余裕,如果家人再有田耕作,那么糊口能够称得上充足,如此士卒才气归心。
“贫道在此。”一名身材高大的和尚从门外走了出去,恭敬道:“见过使君,见过别驾。”
宋乐闻言不语。
“三木和尚。”
“垦田。”邵立德直截了本地说道:“宋别驾亦应晓得,这几月从丰州、河东迁来了一些人,皆铁林军官兵家眷,累计已有四百余户。本使欲给他们分田,一户先分二十亩。”
“谢使君种植。”
好个监守自盗!邵立德暗自吐槽,诸葛爽这个银川监牧使,到底没裴商你这个现管短长啊,这些年给自家扒拉了很多好东西吧?
“末将在。”
宋乐暗自默算了一下,之前操纵了少量闲田,再加上此次查抄三界寺的收成,估计能得二十顷地,够给百户军士分田罢了。前面再查抄几家寺院,油水就小多了,毕竟绥州才四五万人,哪来那么多和尚庙?即便算上抄没的有劣迹的寺院僧众或部曲的地步,估计也就够百户的模样,缺口还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