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必战之战(上)[第4页/共5页]
因为错综庞大的联盟、协约干系以及由来已久的种族冲突,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一触即发的战役牵动着欧洲各大国的神经。7月15日,英国水兵按照动员打算书进入备战状况,并停止了实验性的动员。英国的法律虽未规定后备职员必须在这类环境下应召报到,却有多达两万余名后备职员来到水兵兵站。这是英国水兵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总动员停止实际测试和完整查抄,水兵部还专门派出军官在每一个海港察看动员过程,以便陈述存在于动员轨制中的每一个不敷之处并加以改正。水兵大臣丘吉尔与第一海务大臣路易斯亲王则亲身前去查塔姆观察,看着全部后备职员扛着他们的小我器具登上指定的兵舰。
7月26日傍晚,德国皇家游艇“霍亨索伦”号从北海驶入威廉港。在这座军港防备森严的船埠上,皇室家庭的极其首要成员相互道别,然后各奔东西。威廉二世携皇后前去波茨坦行宫,皇储威廉返回第5军团司令部――他已被任命为这20余万军队的正牌批示官,身有军职的其他王子们也各自归队。
因为奇特的地理位置,赫尔戈兰岛有着与其面主动不相称的首要计谋职位。在汗青上,它曾扮演过北海沿岸各国的海上堡垒、北海海盗们的巢穴、迷航海员们的落脚点等多个角色。在18世纪前期,它乃至是欧洲最大的货运中转站。1714年,它归属于丹麦,1807年又转入英国手中直至1890年。1890年7月1日,英国与德国签订了《殖民地与赫尔戈兰条约》,将赫尔戈兰岛转交给德国。当时的英国辅弼不顾维多利亚女王和赫尔戈兰岛岛民的反对,把这座首要岛屿拱手让与德国,换来了非洲东部原属德国的一个殖民地以及德国不在非洲东部持续扩大殖民权势的承诺。
获得赫尔戈兰岛以后,德国人敏捷将小岛建成针对英国的军事基地,这里的泊位可供轻巡洋舰停靠,本岛和离岛皆建有海防要塞,装备了射程远、口径大的岸炮,虎帐、电台、水上飞机库等设施一应俱全,原住民则全数遣送往德国本土。
登上赫尔戈兰本岛,夏树凭高远眺。火线是波澜涌动的北海要地,火线是威悉河和易北河的入海口,德国最大的海港都会不莱梅和汉堡,北海沿岸的最大水兵基地威廉港,皆位于这片水域。从形象和计谋上,此时的赫尔戈兰岛就像是一名尖兵,孤傲而英勇地防备着德国最首要的一段海岸线。不过,因为赫尔戈兰湾的地理表面是属于开放型的港湾,赫尔戈兰岛与东、南两个方向的海岸各相距五十余海里,英国舰队若要强行进犯威廉、不莱梅、汉堡等港,仍可绕过赫尔戈兰岛进军,并且北海常有大雾,飞艇和飞机偶然难以阐扬窥伺鉴戒感化。是以,德国水兵在赫尔戈兰湾的防备战略是以赫尔戈兰岛为战术支点,以轻巡洋舰、大型鱼雷艇和布雷艇对开阔海疆实施鉴戒封闭。
7月29日,奥匈帝*队超出奥塞边疆,并对塞尔维亚都城贝尔格莱德停止了炮击。固然此时很多人仍但愿将烽火节制在部分战役的范围内,但纵横交叉的盟约、协约已经让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