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百姓粮[第1页/共2页]
“可、可衙门里的人查得紧……”老丁头心性有些脆弱,不幸兮兮地眨巴着豆眼儿,拿不定主张,“我们要不要冒这个险?”
“……爹,我这记性,您就别担忧了。”
一听儿子这话,老丁头又长叹短叹:小郎的视觉、听觉,都比凡人灵敏数倍,只是记性大,经常记不住事,多数是被这病给闹的。
这块胎记,或许与这孩子的出身有关,――村民们看着,心中都是这么想的。
“吉人自有天相!小郎不是有好几次都快挺不过来了么,成果不都还好好的,说不定,再挺过这一关,他的病就能病愈了!”
只是这毒,过于诡异,频频发作,几近要了小郎的性命之时,它又会俄然自行收敛,不知是此毒有何奥妙未解之处,还是这孩子天赋异禀,求买卖志又非常激烈,才会出人料想的,活到了现在。
“哪用得着等冬荒、夏旱,眼下这都甚么时候了,春耕后也不见庄稼长势,那一百袋粮食再藏下去,光看不吃,藏着又能顶啥用?”吕太公动了心机,想与老丁头一道,劝服村里那几个上了年龄的老固执,把偷藏着的百袋米粮拿出来,布施全村的人,好让大伙有口饭吃。
见吕太公都这么说了,硬要留下来也帮不上啥忙,村民们只得起家告别,农家男人也摇着头、叹着气地走了。
一提小郎,老丁头就揪着心的难过,也不游移了,咬着牙猛点头:“罢了,就依太公所言!过些天,在村里挑几个年青力壮的,趁夜色偷偷去那地儿,先扛个几十袋米来,给每家每户匀分。”
“老是兵戈,官府前阵子还派人进村收粮,挨家挨户地搜,哪家还敢私藏了粮食,如果掀了床板搜出一粒米来,就是欺君罔上的极刑,要掉脑袋的!”
“连俺们这知名小村庄,当差的大爷们都不肯放过,别说是城里,没个权贵大爷撑腰,谁也捞不着一顿饱。”
“个个都傻傻地杵在这儿,顶啥用?救小郎,老朽自会想体例的!你们都归去、归去吧!”
老丁头一听这话,吃了一惊,昂首看他,“晓得是晓得,但那是全村人的命根子呀,如果逢了大旱,庄稼地里长不出粮食,咱几个老头们还希冀着靠那些米粮让全村人度日呢!”
能吊住小郎的命,再多活这四年,实属不易!
两个老头促膝筹议了一番,下定决计等避过这阵子衙门搜索的风头,过些天就派人进山去。
目送老爹走出小板屋,丁小郎缓缓坐起,倚在床头,望着窗外夜色,不知为何,心中莫名的不安……
一想到前几日村里来了外人,凶神恶煞般的搜索村民家中,看是否藏了粮食或值钱的物品,丁小郎心中不无迷惑:“爹,朝廷里为甚么要派人来抢我们的粮食?”
“人不能多,免得闹大了动静,透露了我们偷着藏米的处所,夜里进山,点上火把,还得让人带几把砍刀防身。”山里头吃人的野兽多,村民们夜里可不敢进山去,即便挑些个壮小伙夜里赶山路,也得提心吊胆,吕太公一想到自家孙女小蛮返来时还嚷嚷没猎下那几只豺,内心就后怕:能有小命返来就不错了,还猎甚么野味?村里的大人们都不敢以身犯险,这些孩子,真是……唉!
“啪”的一声,村民话没说完,后脑勺就挨了吕太公的一巴掌,打得人脑筋复苏几分。“不该说的话,就得烂死在肚子里!别冒莽撞失乱上添乱,谨慎祸从口出,扳连了乡里乡亲。”吕太公板着脸斥责,大伙儿也都不吭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