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 五阿哥游南京[第1页/共3页]
墨客们立即围了上来,将这群来源不明的家伙挡住,只听那群人中发作出一声诘责:“你们大明的读书人就是如许接待盟国高朋的么?”
“这是东林鼻祖顾宪成老先生的名联老先生真乃天下读书人的表率啊”姜戌矫饰着说道
五阿哥和姜戌一行先来到馆驿下榻,因为两国的交际干系并为肯定,以是朱由校不会急于访问他们,而是由内阁、兵部、礼部结合出面欢迎满使,鉴于目前两国的交兵状况还没消弭,兵部安排了多量禁军守在馆驿四周,既制止满清使节到处乱跑,也禁止百姓们自觉标抗议请愿打击馆驿的行动
陪他们旅游南京的礼部官员就是东林书院出身,听到满清官员赞美本身的母校当然非常高兴,再加上侯询交代过,只要不是牵涉到军事奥妙的处所都能够让他们去,以是对于五阿哥的要求他欣然承诺
对于此次满清的出使,明朝高低都很正视,因为天下格式又产生了窜改,清朝已经安定了蒙古的察哈尔部,抽回了大量精锐的兵力,并且将蒙古科尔沁部落的五万马队也拉了返来,气力已经大大加强,新帝即位,惩办败北,减免赋税,消弭****,和西夏、朝鲜友爱互市,已经不是客岁阿谁仿佛一触即溃的满清了
“前面阿谁小哥,生的好俊,如何剃了个和尚头,脑后垂个小辫子,活像猪尾巴?”通衢两边围观的人群中收回批评
五阿哥身穿团龙蟒袍走在步队的前线,南京的气候太热,才四月天就已经热的戴不住帽子了,明朝官员们戴的是网眼式的乌纱帽,穿的是薄绸子的官服,天然不感觉甚热,但是满清的官员们却分歧了,他们一起自北方而来,穿的还是夏季官服,头上也是玄色的暖帽,被春季里的阳光一晒,浑身都是臭汗,骁骑营的兵士们军容严整,谁也不敢乱动,但是贝勒爷就没有那么严厉了,他很随便的将头上的大帽子摘下来,暴露一个青皮鸭蛋一样的大秃顶,后脑勺上留着一块铜钱大小的头发,由这块头皮上引出一束发辫来,这就是所谓的满族标准发型款项鼠尾了,看到五阿哥带头,其他的满汉大员们也将帽子摘了,高傲的向南京群众揭示他们丑恶的发型
礼部卖力详细的欢迎事情,侯询以为我堂堂大明礼节之邦,不管对方是甚么来头都要以礼相待,并且要大礼接待,才气彰显大国风采,让尔等蛮夷晓得天威,以是对玄琪和姜戌并没有限定行动,相反还派出礼部官员和侍从保护,任由他们到处游走
明朝派出驱逐使团的步队也不含混,清一色的大汉将军军队,换上浅显禁军的衣甲簇拥在清国使团的两侧,一为庇护,二来也是为了显现武力,大汉将军们固然没打过硬仗,但是气势很足,均匀身高在一米八五摆布,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冽,涓滴不差于满清的军队
满清使团却不这么以为,高傲的他们觉得本身的英姿打动了南朝都城的百姓们,以五阿哥的为首的文官们几次浅笑着向两边的百姓拱手请安,却遭来一阵嘘声,百姓们再无知,也晓得这些人是大明的仇敌,都不是甚么好鸟
一行**摇大摆进了书院,此时恰是书院歇息的时候,只见满院子的方巾乱晃,浩繁的年青人捏着书籍点头晃脑的吟着走着,看到有官差打扮的人进了书院,墨客们并不惊奇,天下人都喜好到东林书院里来转悠转悠,不管是本国王爵还是封疆大吏,还是平常的读书人,只如果尊崇儒家文明的人,那东林书院就是他们心中的圣地,来个把微服私访的官员实在是太平常了,他们底子连欢迎事情部不屑于做,要晓得书院的山长但是当今内阁首揆钱谦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