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三十六回[第2页/共4页]
她现在所做的,不过和母亲曾做过的一样,虔诚的贡献着外祖母,只盼着有朝一日外祖母终能看到她们母女俩的这一颗孝亲之心。
不成想,正月十二这天,杜嬷嬷去到颖川王府,却连王府的大门都没能出来。
采薇听了眸子一转,便问道:“既如此,那为何嬷嬷先前都未曾奉告我晓得呢?莫非是怕我晓得有了这么一个大背景,便对劲失色不成?”
待送走了王嬷嬷,采薇入迷半晌,还是放开笔墨,抄起佛经来,芭蕉在一边见了,不敢再如上一回那样语出不敬,而是小声问道:“女人如何还在抄佛经呢?但是这此中有甚么深意吗?”
杜嬷嬷点点头,“太妃虽如此说,但我们总不好老是求到她跟前去,只是这一回,怕是要求太妃脱手互助了。只怕也只要求到颖川王府,才气找到那位孤鸿道长。再过几日我也要去王府拜年问安,恰好便求求太妃。”
对此各种,先前她心中确是有怨的。她曾怨过母亲,为何给兄长亲手做了那很多衣裳鞋袜,却从未曾为她缝过一件小衣。她也曾替母亲抱怨过外祖母,每逢年节和外祖母的寿日,母亲老是早早就经心选备下极丰富的礼品归去,但是母亲长达十几页的家书却向来未曾换回外祖母的一纸亲笔手札,向来只是命婆子们传上几句客气话。
采薇点点头,“孺子可教也!我原觉得这是个好体例,可现在看来,如果有人诚恳要跟你过不去,不管你如何做,他们都能编派出你的不是来。我今后便在这屋子里外祖母遥拜存候,这一回倒为得不是求她庇护,而是想替我娘完成她未了的心愿。”
杜嬷嬷听了感喟道:“若说这位道长,我在宫中也是曾传闻过他的名头的,只是这位高人向来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喜好云游四方,居无定所,自我出宫前就已经有好些年未曾闻声过他在都城露面的动静了,只怕不好找啊!女人无妨请二太太另给我们寻一名高人如何?”
王嬷嬷想起当二太太在太夫人面前提起此事时,大太太说的那几句绵里藏针的话,又道:“我老婆子也劝女人一句,我晓得女人想讨老太太的喜好,可这当口儿,女人越是这么做,只怕就越招有些人的眼,恐那些人又传出些别的话来诽谤女人。”
采薇摇了点头,“另寻一名道长当然轻易,只是恐不如孤鸿道长更能让外祖母佩服,即使难找,不试又如何会晓得必然便寻他不着呢,也许机遇偶合,他这会子正在京中也说不定呢?”
且说王嬷嬷到了秋棠院,先跟二姑太太请了安,说了几句闲话,便带着个提着大八角食盒的小丫头到了采薇屋里。
“唉!若论这此中的启事,我老婆子跟了太夫人几十年,倒也清楚,现在倒也无妨说给你晓得,也免得你内心头老是埋着这么一根刺。”
郭嬷嬷在一边也忙道,“我们女人还日日都给老太太抄佛经祈福呢!”说完,便拿出一叠子采薇誊写好的经文来给王嬷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