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驱逐出城,面壁思过(下)[第1页/共3页]
他们都已在府顶用过晚膳,洗漱伏贴,就待回房搂着妻妾或者侍女研讨一下人伦大道、体味一下深切浅出的欢愉,却被陛下挨个儿召入宫中,方才得知清源寺之事。
目睹陛下神采越来越欠都雅,大伙也晓得推辞任务这招不好使了,互视一眼,还是由李绩站出来。
他这一打头阵,世人便纷繁出言,表示自当依法措置,绝无牢骚。
他是有宰相之实的尚书补射,文臣之首,只能起首站出来表示态度。
魏王李泰的报酬好一些,身上穿戴宫中内侍给他送来一领玄色的熊皮大氅,将肥胖的身躯裹得严严实实,手里握着一个黄铜的小手炉,暖和的手炉遣散了砭骨的酷寒。
大殿里一阵沉默,众位大臣都有些难堪。
李绩本年四十二岁,面皮白净,带有风尘色,下颏有点尖,显得清癯,配着疏疏朗朗的胡子,气质明朗,更像一个饱读诗书的墨客,而不是一个娴于骑射、能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名将。但是他的一双剑眉和矗立的颧骨、宽广的前额,却带着沉着而刚毅的神情。
聚众肇事、打斗打斗、扰乱治安,如果依《唐律》来判,那就是一个当众脊杖、发配放逐。
一帮子皇亲贵戚、功劳以后,竟然与佛门清净之地大打脱手,搞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的确成何体统!虽说李二陛下对于佛门也不太感冒,但毕竟是大众场合,此事影响甚坏!
李泰无语的瞅了他一眼,嘴上没说话,眼神里却较着是在说:你饶不了谁?一个照面就被人给撂倒了,也就是嘴炮短长……
平素放肆不羁的纨绔们,此时俱都在砭骨的北风中瑟瑟颤栗,昔日张扬的神情一丝也不见,蔫头耷脑的流着鼻涕打着喷嚏,一张张小脸儿比敷了粉还白……
世人对于程咬金的恶棍性子早已见怪不怪,不觉得意,心下倒是明白陛下这是真的恼火了,都有些惴惴。
李二陛下却只是嘲笑。
因不时正式的朝会,便在大殿两侧平素站班的处所安排了两排案几,几上安排酒壶,配以几样精美的糕点。
对于这个儿子,李二陛下可谓寄予厚望,自是不肯如此等闲的伤其羽翼。
李斯文瑟缩着肩膀,苦着脸说道:“垮台,我爹来了……”
那眼神里满满的鄙夷,顿将柴令武臊得满脸通红,内心算是把房俊完整记恨上了。
李泰内心极度愁闷,不但对混不吝的房俊恼火不已,也对李二陛下略有牢骚。
内心不满,面上天然愈发阴霾。
这类傻事李二陛下自是不会干,他将皮球踢归去。
他也没有跪着,而是站在那边,不时活动一动手脚,也不会有禁卫拎着鞭子抽他。
几位大臣这时从承天门外仓促走入,路过这群纨绔身边的时候,倒是看都不看一眼,独自进入灯火透明的太极殿。
太极殿前的白玉石栏下,几盏灯笼披发着淡淡的光晕,一群锦衣华服的少年跪成一排。
即便如此,魏王李泰也感觉本身的脸在瑟瑟北风里一阵阵的发热。
想他魏王李泰,一贯以聪明贤达的形象示人,满朝皆赞他“雍容漂亮,有人主之相,去处之间,有龙虎之姿”,但是现在,却跟着这帮熊孩子一起被罚站,来交常常的大臣们都投来戏谑的目光,很多人乃至强忍着笑意,能够想见,只需一晚时候,其间事必会传遍长安,被无聊之士引为茶余饭后的谈资。